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谁将成为核心力量?


□本报记者 王爱娥

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日前举办的“安徽省2010年棉花控失肥试验示范项目总结会”上,各地代表纷纷用几年来翔实的数据说明,化肥养分控失剂必将成为未来化肥的“核心力量”,至少在棉花专用肥上是这样。本报记者想探个究竟,采访了化肥养分控失剂专业生产厂家安徽帝元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王永国。王总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3~5年,中国化肥行业将迎来全面的产业技术升级,其核心技术就是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原创、帝元公司开发的化肥养分控失技术。

科技催生帝元

王永国说,2003年,安徽省政府分管领导约见中科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余增亮研究员,向他征询巢湖富营养化防治的解决方案。余增亮当时正在利用离子束改良水生植物进行巢湖生态修复的试验。但是,水体富营养化防治首先必须“控源”,而分散的、广阔的农业面源控制一直是难点,其中化肥流失污染占50%。中国需要粮食,减肥是不现实的,必须从源头上控制化肥的流失。中科院科学家利用离子束/等离子体辐照天然材料与化肥复配,从而控制化肥的流失,余增亮把这种功能材料叫做化肥养分控失剂。

为推动这一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2007年,我们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成立了安徽帝元生物科技公司,以加快实现化肥养分控失技术的产业化。公司成立以来,连续4年六季对全国22个省、市地区的200多万亩各类大田农作物进行试验示范,第三方出具的测产报告表明:添加5%控失剂,化肥养分减少20%略增产;等养分施肥增产10%。由于肥效期长达110天~150天,土壤可长时间保持肥力,农作物长势旺盛,后期不脱肥,活秆成熟。因此,使用化肥控失技术的化肥可一次基施,基本不用追肥,真正做到丰产、增收、省工、节本。

上述结果说明,添加控失剂的化肥养分利用率明显提高。研究表明:控失型复合肥养分利用率提高11%~22%。其中氮素利用率提高6%~13%,磷利用率提高5%~20%,钾利用率提高21%~32%。

使命激励帝元

在谈到公司的使命时,王永国更是激动。他说,我们终于找到了破解化肥使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钥匙,虽然这仅仅是第一步,但我们找到了办法和方向。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对粮食的贡献率,公认的说法是40%左右。但是,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保水保墒,不利于化肥肥效的发挥。面临粮食可能减产的局面,如何从化肥自身找到解决办法,化肥控失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当前化肥氮素利用率仅有30%左右,其氨挥发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元凶。而氧化亚氮是极端温室气体分子,一个氧化亚氮释放的热量相当于316个二氧化碳分子。另一方面,化肥养分的大量径流、渗漏又导致江河湖海富营养化。中国是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国家,但46.7%的地表水已严重污染,不能为人类饮用,地下水大面积硝态氮超标。

化肥生产是严重的高耗低效型产业,全国年综合能耗超过180kt标煤的1008家重点耗能企业中,化肥企业占165家。如果国内普遍采用控失化肥技术,既可以保证农业丰产,又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30%的化肥施用量,仅此就能够节约2400万吨标煤。

化肥控失技术使粮食丰产、节能减排、农民增收、土壤改良和省工节本,对推动农业可持续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帝元将不辱使命,全力以赴,造福社会。

未来成就帝元

在谈到帝元的未来时,王永国充满信心,意志坚定。他说,帝元从事的事业是关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共事业,因此帝元将努力成为公众公司。

帝元公司的价值在于“创造中国化肥的新价值”。长期使用化肥控失技术,将改良原本贫瘠板结的土地,增强保水保墒能力,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当广泛使用帝元化肥养分控失技术和控失剂产品时,中国18亿亩耕地将可增产粮食千亿吨,相当于再造亿亩良田;当全面使用化肥控失技术和控失剂产品时,每年将减少上亿吨碳排放、减少数百万吨氮磷对水体的污染,这将极大地改善水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粮食 施肥 基施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