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的品牌优化管理是以农户的需求为中心来考虑,着眼于整个品类而不是某些品种或某几个品牌。这是实施品类优化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根据品类满足农户需求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角色:
拳头产品品类,能代表零售店特色和形象、销售业绩最好的品类,最能满足农户的需要,属于最大种类的产品;辅助产品品类,次重要的品类,可令人联想起零售店,能满足农户大部分的需要;季节性/偶然性产品品类,随时间或季节变化而变化的产品,属于时间性种类;方便性产品品类,农户能随时方便购买到的产品,属极少品类。
将各品类的产品按农户需求分成更小的品类,即产品分组。如按价钱细分为高档、中档、低档三个类别,将有利于评估各个品牌在其细分的产品小组中的表现。
建立品类管理发展战略的目标,一方面是吸引农户进店,购买并能够乐于重复购买;另一方面,即使农户未立即购买,通过品类管理,可传递给他们一个该品类良好的形象,为潜在的购买行为埋下伏笔。
厂家可以通过品类发展,引导并帮助零售商管理品类组合、库存、促销等,提高产品销量,并创造企业良好的形象。
品类管理虽然有众多的优势,但在实施上还有很多影响其实施的潜在障碍:
首先,很多供应商、经销商和零售商无论从设备硬件和管理软件上都没有达到实施品类管理的地步,强行实施品类管理会产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负面效应。
其次,没有一个专门从事品类管理的部门,即使某些公司建立了这样的部门,由于该部门存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问题,部门本身专业化的程度也制约了其管理水平。
再者,在很多情况下,还缺乏适用的数据来支持品类管理的实施。零售商、中间商和厂家在制定农户驱动策略时需要消费购买行为等方面的数据,而当前的某些数据并不能反映整体的状态,甚至会产生误导,如毛利、单个渠道的市场份额等。
最后,品类管理需要投入,回报需要时间,急于求成会导致企业和商家丢掉核心或停滞不前。
(穗丰园农资连锁集团董事长唐文明撰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9-28/32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