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体制创新之路———大氮肥快速扩张


动工典礼

泸天化投资近11亿元建设的中国当时规模最大的年产40万吨甲醇装置和世界规模最大的10万吨二甲醚装置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步伐。

泸天化作为中国最大的尿素生产基地,自1966年6月投产40多年来,累计生产合成氨1449.09万吨、甲醇90多万吨、尿素2199.94万吨,为中国天然气化工和化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泸天化于1966年7月建成的中化肥装置是中国第一套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尿素生产装置,在化肥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石”和“试验田”的作用。

泸天化投资3.5亿元实施的大化肥装置增产扩能技改项目于2004年12月竣工。合成氨和尿素产能分别提高50%和35%,能耗下降6%,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中国的氮肥发展,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同时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小氮肥与大氮肥。时间过去三十年,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两条道路近似于平行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氮肥工业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氮肥工业,又大胆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弥补技术管理的上差距的快速发展道路。这种综合发展使得中国的氮肥工业既好又快地发展,仅用三十年时间就走到了氮肥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

上世纪70年代,由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兴建的13个大化肥项目,以及后来陆续上马的19套大氮肥装置,历经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中国氮肥人不懈的钻研、改造、完善之下,至今仍然出色地运行在生产一线上。

经过三十年的时光流转,看看当年这些费尽周折引进的大氮肥企业,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有的早早挂牌上市成了上市公司,有的强强联合,几个企业合并成为更大的企业集团公司抵御市场风浪。但不管以何种方式生存,这些企业都仍是氮肥企业中的佼佼者。同时它们又不仅仅是化肥企业,它们都成了当地的工业发展龙头,成了知名的化工基地。风云流转三十年,大氮肥企业以各种方式发展、壮大。

试点改制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改革不可避免地推动着大化肥企业的发展。而各地的大氮肥企业,又都是各省内设备先进、效益明显的支柱型企业,试点改制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他们的肩上。

这是一条1995年《中国化工报》的消息:“赤天化即将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试点方案》通过国家体改委和化工部论证”。消息显示,《贵州赤水天然气化肥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于当年7月23日通过论证。根据《试点方案》,赤水天然气化肥厂将整体改制为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洪虎、化工部副部长李士忠、贵州省副省长莫时仁都参加了论证会,可见各方面对赤天化改制工作的重视。

1978年建成投产的赤水天然气化肥厂,是国家大一型企业。企业在当时转换经营机制、强化管理、塑造企业文化等方面苦练内功,使企业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主导产品赤牌尿素连续6年达到和超过设计生产能力,实现利税连续两年超过8000万元,产销率达到96%以上。1994年,赤天化被列入全国100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同时,又是国家体改委联系的30家企业之一。

1998年8月28日,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发起人,以尿素生产装置等相关优质资产作投资,联合4家企(事)业单位,发起设立了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企业上市作好了准备。

强强联合

改制的同时,一些大化肥企业也打破原有的企业划分,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强强联合的道路。仅从四川几家大氮肥企业的联合之路,就可以大概看到1996年5月的最后两天,同样是大氮肥的两家企业———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天然气化工厂握手联合,成立了泸天化(集团)公司,实行资产经营一体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氮肥 化肥 尿素 连续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