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存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围绕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三农”问题是代表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针对目前的粮食生产、粮食价格、农业补贴使用等等细节问题,代表们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从宏观政策研究农业调整
来自新疆的王乐泉代表说,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消费量很大,而中国人均只有大约一亩四分耕地,立足国内解决生活必需品的压力很大,要从国家层面上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比如现在农副产品、传统产品出口已不是创汇的主导,应当把棉花生产压下来,把纺织品出口降下来,从宏观上研究哪些方面必须强化,哪些方面要弱化。从宏观上调整农业结构,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提高农民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主粮生产的积极性。
来自安徽的吴旭军代表说,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种粮补贴标准。要大力支持粮食主产区实行粮食就地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
农业补贴的发放与使用
对于连年递增的国家农业补贴,代表们也提出了各种建议和想法,比如资金的打捆使用、集中使用等等。来自山西的孟学农代表在对今后山西工作的设想中说,要以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为依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支农资
金的打捆使用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而来自重庆的马正其代表则认为,中央支农惠农措施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的实际问题,又要考虑长远发展。比如,种粮资金直补到户过于平均、分散,不利于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来自辽宁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敏则建议,结合农村与自身工作实际,把对农用机械的补贴用在筹建农村农业技校上,为农村科学种田提供知识和技术储备。
物质补贴与素质提高
对于国家连年递增的农业补贴和农业投入,各地代表在齐声赞扬之外,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来自河南的任克礼代表说,在“三农”问题上,不能只在物质上给予,在农民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农民的教育培训亟需提到议程。
同样,来自湖南的唐建强代表说,这几年是农村变化最大的几年,是农业发展最快的几年,也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农民心里最大愿望,就是多学点文化知识,利用科技致富。
而来自河北的王秀珍代表说,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宏观调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解决好粮食价格问题
如何在目前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用好价格杠杆解决好粮食问题,各地代表们考虑得比较多。来自山西的马巧珍代表认为,要深入研究建设新农村的相关政策。建立农产品最低保护价制度,避免价格波动过大,防止“谷贱伤农”和“货贵伤民”。
来自湖南的马勇代表建议:1.把粮食生产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保护和调动粮食主产区及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进一步完善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办法,较大幅度提高补贴力度。3.大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尽快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办法和种粮大户信贷优惠政策,推动粮食规模化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来自吉林的岳德荣代表分析认为,完成报告提出的“三农”工作任务,一是要研究解决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与国家确保粮食供给和稳定食品价格之间的矛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3-18/30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