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国内壁垒提高保障草甘膦行业有序发展


目前国内兴起草甘膦扩产热潮,行业前景被市场广泛积极看好。随着孟山都专利在各个地区到期,孟山都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力下降,草甘膦生产逐渐向低成本的国家尤其是中国转移。在高利润的背景下,产能扩大将使未来竞争较为激烈。对于国内新入草甘膦生产商,不仅面临资本、行政方面的壁垒,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原料/出口渠道的获取将是目前最大的障碍。

行政壁垒

自2006年7月1日起,申请农药原药企业核准的注册资金最低要求由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就将一大批希望短期进入草甘膦市场投机获利的中小企业挡在了外面,避免了产能的无序释放。目前中国草甘膦生产厂商众多,产能分散,多数企业年产能在5000吨以下。国家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将使未进入的小企业无法进入,已进入的小企业逐步被淘汰。

《农药生产管理办法》规定,首次颁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有效期为2年(试产期),换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有效期原药产品为5年,复配加工及分装产品为3年。未来资金、环保、质量等不达标的小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随着行业准入标准的提高以及延续核准工作的逐步展开,小规模、低水平投资将受到抑制,预计将有30%~40%的农药生产企业不能通过延续核准而被淘汰。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国家对环评、安评,农药生产登记证、许可证、定点生产资格等的管制越来越严格。此外,政策审批手续需要1年多甚至两年的时间。

原料壁垒

2007年草甘膦被列为禁止加工贸易类商品。以进口二乙醇胺为主要原料的IDA法合成草甘膦属于来料加工贸易,约占草甘膦出口数量的25%左右。目前中国对进口二乙醇胺征收26%~74%进口关税。进口关税的大幅度增加,使得进口二乙醇胺价格大幅度增加,以进口二乙醇胺IDA法生产草甘膦装置成本暴涨,导致IDA法草甘膦装置开工率明显下降,一些新建装置延缓开工;另外,国内许多新建草甘膦装置处于试产阶段。

新安化工及其他大型生产企业有自己的固定原料供应厂商。新进入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不足,基本上不可能自建上下游一体的草甘膦生产线,而合作渠道也没有建立。在草甘膦需求增加,大厂商纷纷加大生产负荷或者通过别种方式增产之时,小企业难以保证连续生产。

出口渠道壁垒

中国草甘膦产品主要是原药,一般供应给国外大型厂商生产草甘膦制剂,而无法实现对农药使用者的直接销售。首先,中国海关出口规定实施配额制度,产品来源必须严格说明。对于无法获得国家审批偷偷扩产的小企业产品,很难通过海关出口。其次,不同生产厂家工艺不同、技术指标不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别较大。大型厂商一般倾向于选择质量稳定的合作伙伴。综合来讲,这将是新入小企业的最大障碍之一。

资本壁垒

自2008年3月1日起,发改委将提高新农药企业核准注册资金最低要求:原药企业5000万元,投资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不含土地使用费),其中环保投资不低于投资规模的15%;制剂企业3000万元,投资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不含土地使用费),环保投资应不低于投资规模的8%;不再受理分装企业核准;不再受理乳油和微乳油剂制剂加工企业核准。制剂企业新增原药生产,须重新核准。

技术专利壁垒

从技术以及工艺的角度分析,由于草甘膦生产专利技术众多,使用不同工艺都可以实现生产。但不同工艺之间以及同类工艺关键环节指标的差异,对于产品最后的质量和收率均有很大影响。如果没有长期的技术积累,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国内较高水平的工艺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计,新进入者的工艺成本较高。

其他壁垒

治污技术的开发、建设都是一个长期工程,可以预见,受巨大利润驱动的小企业即使上马了草甘膦项目,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控制成本将十分巨大。在不低的工艺成本之上附加较高的环境污染成本,再加上对于原料、出口渠道获取的障碍,可以判断,即使2008年底有很多企业进行草甘膦项目生产,也无法使供需关系发生大的逆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除草剂 土地 连续 农药原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