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精神关怀缺少。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青壮年大量向城市流动。城镇化成为难以逆转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国家谋划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有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现实中,越是贫困落后的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出的人数就会越多。随着农村青壮年被吸收入到城镇中,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寂寞。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的农村老人是在没有儿女陪伴的情况下生活的。有的还得帮忙带子女的小孩,子女小孩跟随父母在身边的,很多老人则只能夫妻间相处。而配偶过世了的,则只能独自一人生活。因此,大规模农村壮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老人更难以得到晚辈子女的精神关怀。
二、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需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从长远来看,农民的保障将最终将由家庭保障而走向社会保障,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农村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日益成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学者指出的:“在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中,政府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和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地位,对制度模式的生成与变革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政府,也必须应当承担起主导责任,如承担起组织、发动的责任,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提供更大力度的财政支持。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最核心的是要扩大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资金支持能落到实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应当得到财政的有力支持。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主体天然追逐利润,如果政府在社会保障这一领域不积极作为,就会出现“市场失灵”。作为外在力量,政府需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进行调节。作为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政府财政应通过“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努力确保弱势人群的基本生存,在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上给予大力支持。社会保障是公民的一项权利,是政府应当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向公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要将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当作人文关怀的机制,以人为目的,而不应将其作为施舍穷人和怀柔弱者的手段。
(二)选择重点渐进改革
农村社会保障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救助等众多内容。但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目前的重点应当是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障的改革工作。自2009年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启动,通过几轮改革,覆盖面日益扩大,现在绝大多数的年满60周岁的农民能够领到中央政府提供的55元每月的基础养老金。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改革自2007年启动以后,也让不少农民在住院时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好处。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农民对这两项改革是非常拥护的。当初的部分观望者,也在逐步加快进入到保障体系中来。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因此也导致各地农民能够得到地方补贴的情况也不一样。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在我国是破天荒的大事,由于人口多,探索和建设的过程肯定也比较复杂。各地出现差异,也属于改革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社会保障在刚建立时各项保障的待遇标准也难以太高,对此应有理性认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逐步走向完善和适度提高标准。而从低保建设的情况来看,目前实现全民低保的时机应当说已经成熟,国家也有财力能承担起弱势农民群体最低标准的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近几年发展迅速,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要不断扩大受益群体,让数亿农民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力争使未来的改革能少走弯路。
(三)着力破解资金难题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进程中,经历多次反复,发展曲折,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改革。之所以出现改革困境,根本在于资金供给不足。因此,如何确保资金供给是我们建设现代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要破解资金难题,在资金的来源上应坚持国家、集体、农民个人、社会捐赠等多渠道提供资金的方式。而这些资金来源渠道中,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从我国的财政收入来讲,基本的资金需求应当是有能力提供的。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逐步增长,特别是中央财政,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同时,除依靠财政支持外,还可以在土地征收中提取资金、通过改革降低行政开支提取资金、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甚至以后发行社会保障彩票筹集资金。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农村集体也是可以在资金支持上有所作为的。如在东部地区的不少地方集体经济是实力比较强的,可以提供财力上的支持。在城市郊区地带,集体作为农村土地的所有者,在征地时,也应将征地收入的部分拿出来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建设的资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可以设立社会保障税,通过税收的法律刚性来保障资金的来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5-01-23/15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