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致富经:“蚂蚁”成功挑战“大象”


  2010年7月,李国民拿出一千万,在鹤壁市建起了一家建筑型材厂。在当时,国内比较大的型材厂生产线都超过两百条,而他只有七条。

  李国民:开始生产的时候,其实咱们的企业跟人家大企业来比,其实就是一只蚂蚁,人家可以比喻成是大象了。

  就是这只小蚂蚁,规模小,没有名气,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经销商,又是被李国民抓住了一个机会,七个月,上演了一场蚂蚁绊倒大象的大逆转。

致富经:“蚂蚁”成功挑战“大象”(图:4)

  李国民:起初做饲料厂的时候,还是在做生意,这次我要来一个生意向事业的转变。生意就是挣钱,事业是为了以后长远的发展。

  改进工艺的试验进行了十一个月,始终存在缺陷,不能投入生产。但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已经摆在李国民的面前。

  李国民:预计投入个七八百万就可以投入生产了,但是越投心里越没底,越投心里越没底。投入到1200万左右的时候,我心里边都开始打鼓了。

  那时,只有28岁的李国民已经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1200万,那是他17岁开始出门打工,一分一分积攒了十年的全部积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他都悄悄地做着一件事。采访时,他说出了这件从未向别人提起的事情。

  李国民:晚上睡不着觉,就担心。然后我就自己下定决心,必须要把这个事做成。然后我就写了这五十个“我受够了”。

  受够了想创业时连出门打工的路费都没有,受够了好不容易创业很多人背后的嘲笑。连续十五天,李国民都会在这里回忆他不想回到的过去。而在第十五天,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李国民:我要把所有的焦点和能量放在这个目标上。

  之后,李国民又从亲戚那借到了三百多万元,并且请来了新的技术人员改进技术缺陷。2008年9月,新的生产工艺终于实验成功。而随着排污处理的成本越来越高,按照原有工艺生产橡胶促进剂,已经根本没钱赚,三分之二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因为采用了新的工艺,李国民现在每吨还能净赚三千元。

  2010年春天,李国民在清华读EMBA,几个搞房地产的同学们对他说,现在新农村建设很火,建筑型材很缺。之后,偶然间他又看到了一条新闻:鹤壁当地引进了一个煤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正是做型材的原材料。李国民决定试一试,这一试又让他演了一场蚂蚁绊倒大象的传奇故事。

  2010年7月,李国民拿出一千万,在鹤壁市建起了一家建筑型材厂。在当时,国内比较大的型材厂生产线都超过两百条,而他只有七条。

  李国民:开始生产的时候,其实咱们的企业跟人家大企业来比,其实就是一只蚂蚁,人家可以比喻成是大象了。

  就是这只小蚂蚁,规模小,没有名气,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经销商,又是被李国民抓住了一个机会,七个月,上演了一场蚂蚁绊倒大象的大逆转。

  员工 贾玉军:当时我都没想到,一下子为什么来了那么多经销商,而且咱们既没有做广告宣传,也没有派很多的业务员去做市场。

  型材经销商 李现云:其实那个时候是最困难的时候,它也是个起点的时候。那个时候公司做那个决策是最好了。

  李国民:有的时候,大象是压不死蚂蚁的,只要咱们会躲。

  2010年7月,李国民的型材厂刚刚建起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波动,我国各市县,生产型材的原材料每吨疯长了两千多元,于是每出厂一吨成品型材就要赔掉一千多元。这个厂的生产进度是由厂长贾玉军来控制,越干越赔钱,贾厂长就做了一个决定。

  员工 贾玉军:当时,一吨货就要赔两三百块钱,所以说赔得人心里难受得受不了。再这样做下去的话,公司肯定要完了。我说,干脆咱们先停了吧,把车间先停了。

  如果把生产出的型材卖出去,一天就要赔两三万。偏偏这个时候建厂,大家都觉得这李国民还是太年轻。可出差回来的李国民发现生产线已经停了几天,却急了。

  员工 贾玉军:他打电话让我去他办公室――那时候,我就感觉到声音不对――狠狠地把我批了一顿,你为什么要把车间停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橡胶 饲料 处理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