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致富经:“蚂蚁”成功挑战“大象”


 

致富经:“蚂蚁”成功挑战“大象”(图:1)

  这里是河南省浚县的杨堤村,2007年1月在这里发生的一件事成了至今还藏在村民心里的一个谜团。那一年,村里的第一家企业――一个生意红得发紫的饲料加工厂――没有任何征兆就突然关掉了。

  村民 李文臣:因为同行业都在干这个呢,都在加班加点地干着呢,至少说有钱不捡,有钱不捡的那种感觉,感觉有点脑瓜进水了。

  村民:非常气愤,非常不理解,不理解他。

  村民 李惠民:过去有句话,搞饲料就叫扫杨叶、搂杨叶。

  记者:叫什么?

  村民 李惠民:搂杨叶,就是那树上掉下来的叶子,就是那钱哗哗地赚。

  李国民就是村民眼里那个有钱不捡的人,那一年他28岁。就在几年前,他的家还是村里最穷的一户,那个饲料厂是他们一大家七八口人的收入来源。直到今天,对于为什么突然关掉那个饲料厂,他一直不想多做解释。

  李国民:你怎么停了呢?怎么卖了呢?现在生意多好啊。我也没跟他们多说,我就说我想转行。

  不是生意不好,要转行也就是个借口,就是到了现在,为什么关掉那个饲料厂还是一个谜。而接下来,一个接着一个的谜团发生在了李国民的身上。

  朋友 李君晓:刚开始不太了解他的时候,不去研究他的时候,他的胆识对我来说大得像个谜。

  记者:原来他是你偶像?

  李国民:对,从小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朋友 李庆林:现在他能力、胆量要比我大得多,我估计不能用倍数来乘,一百倍是有了。

  2007年到2013年,28岁到34岁,这个曾经穷得被认为娶不上媳妇的李国民,财富像滚雪球一样地增长。六年的时间,他在三个完全不相关也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建起了三个企业,一年的销售额超过了五个亿。

  朋友 牛国文:短短几年时间,他不是一种慢慢地前进,而是一种突然之间地爆发。

  因为家里人口多,除了种地没有别的收入,李国民的家曾是这个村里最穷的一户。1995年,身高不到一米六的他便一个人出门打工赚钱,可年龄太小,个子又矮,几乎找不到什么活,有一次他竟然差点饿死在湖南衡阳的火车站。

  李国民:一闭眼就睡着了,一睁开眼就又闭上了,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记者:饿得吗?

  李国民:又饿又累吧。

  记者:多长时间没吃饭了?

  李国民:一天将近两天都没吃东西了。有一个小伙子,他在衡阳上大学,然后去火车站送人,然后看见我以后,给我买了一盒方便面。

  就是这个被一盒方便面救了命的李国民,之后开始了传奇的财富之路。

  李国民:就树立一个信念,树立一个信心,我就要做改变家族命运的人。

  李庆林和李国民是同乡,出去闯荡十几年后赚了不少的钱。

  1996年,李庆林在黑龙江开了一家饲料加工厂,拉了村里十几个年轻人到那里打工,李国民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一去,让李国民彻底翻了身。

  朋友 李庆林:从小他有一双宁死不屈的眼睛。

  记者:什么意思啊?

  李庆林:这个事情我干不成,我是绝对不罢休的,干不好我是不罢休的,不服输。

  村民 李文臣:回来之后,人家干得确实特别好,一下成功了。当时感觉到,都把人搞蒙了,好像在村里老百姓来讲,就是变了一个人,一下成为我们村里边最有钱的人了。

  村民 赵树杰:当时去了十三四个人,最有脑子,比较灵活,这是李总,其他人还该打工打工,该干啥干啥。

  怎么去了十几号人,偏偏只有李国民发了财?带着李国民出去打工的李庆林,在这个蒸煮饲料原料的锅炉前,给我们回忆了一些细节。

  朋友 李庆林:里面糊锅,糊的锅有4毫米到6毫米厚,人得进去以后把嘎巴铲掉,基本这个活都他进去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橡胶 饲料 处理 连续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