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广州增城:穷山村两年变身“美丽乡村”


  一个增城北部山区的穷村庄,在短短两年摇身变成了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这是怎么做到的?

  从实施禽畜圈养,到组织农民培训班,再到建起文化广场、健身广场……两年前从增城市农业局到正果镇黄屋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张伟参靠着一件件实 事,让这个小村庄逐渐从“脏乱”的环境蜕变成拥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生态宜居示范村庄”、“广州市观光休闲农业示范 村”和“广州市文明示范村”等众多荣誉的美丽乡村。

  在张伟参看来,争取到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只是黄屋村腾飞的开始,旧村改造、生态旅游等项目的推进将让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施禽畜圈养解决卫生难题

  “一个美丽乡村,首先必须是干净整洁的。”张伟参至今还记得2012年11月刚到黄屋村的情景:村民不仅乱扔垃圾,还把家里饲养的鸡、鸭随处放养,村道上家禽粪便随处可见,出门就会踩中“地雷”。

  如何改变这一现象,让村民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张伟参决定,在黄屋村实行禽畜圈养。

  “一开始也有村民不配合,毕竟都放养了这么多年。但是看到村里的环境确实好起来,走在路上不再闻到鸡屎味,村民也渐渐开始支持。”村民黄建锋说,他家里养了30多只鸡,如今全部都放在禽畜圈养区里。

  现在,黄屋村已建成两个集中圈养场并落实使用,成为增城第一个实现禽畜圈养的行政村。

  如今,漫步黄屋村中,看不到遍地乱跑的鸡鸭,村民房屋规划整齐有序,每家每户门口旁都摆放着干、湿垃圾桶,地面干干净净。

  张伟参告诉记者,为引导村民自觉做好环境保洁工作,黄屋村除了在村中设立4个实用性、密闭性较好的分类垃圾收集点,放置20套分类垃圾箱外,还为每户村民购置干湿垃圾桶及垃圾收集袋,将垃圾分类收集宣传普及到每家每户。

  “农村的环境卫生还是要靠制度。”张伟参编写起了一份《黄屋村村民公约及便民服务手册》,建立严格的卫生考评奖惩制度。全村被分为6个责任分 区,每个责任分区分别评选出3户卫生清洁优秀家庭,对优秀家庭每户给予30元的奖励,同时选出卫生清洁情况较差的家庭全村通报批评,评比结果还会在村务公 示栏进行公示,让广大村民知晓并监督。

  “现在,一旦发现其他村民在自家门前乱丢垃圾,村民都会上前制止并加以劝说,村民之间相互监督,使村里的环境保洁工作更好地得到落实。”黄屋村党支部书记黄伙均说。

  开办培训班助农民技术致富

  张伟参走访发现,黄屋村共有村民800多人,由于缺乏良好的农业技能和技术,村民吃了很多亏。

  “只有村民的素质教育提升了,黄屋村才有致富出路。”张伟参开始琢磨着如何利用自己在农业局的优势,帮助村民们致富。

  张伟参想到了办培训班。从去年到现在,黄屋村先后举办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等培训班,培训农民600多人次。

  “原来种植杨桃也有这么多讲究。”受惠于新型农民培训的村民黄石桂告诉记者,他种植杨桃十几年,产量一直不高,采用一些新技术后,上一年收成比前年增加一半左右。

  村民黄文基家里种了4亩冬瓜,“以前都是瞎种,产量也不高”,自从在培训班上学会了“点花”等技术,原来种出来只有七八斤的冬瓜竟然可以长到 50斤,黄文基对这个家门口的培训班感激不已。黄文基说,靠着学到的技术,他去年种植冬瓜的收入一下子比往常年份多了三四倍,“以前只能说是维持生活,现 在可以说是致富了”。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黄屋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9万元增长到45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一万多元,增幅达12%以上。

  今年5月底,一场大雨席卷增城北部山区,黄屋村里有600亩农田被淹了,张伟参心急火燎。该怎么办?他找来农业技术专家,给农民们讲解如何应对灾后的状况,还想办法拉回了两百斤的水稻、蔬菜种子,免费派发给农民。

  黄文基领到了一些迟菜心的种子,家里被淹的4亩农田也已经重新种上了冬瓜。“过阵子,把迟菜心种上,希望年底会有好收成。”黄文基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冬瓜 试点村 休闲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