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城镇化”路在何方?


  三、“城镇化”的误区

  1、城镇化会影响农业发展,导致无人种地

  已经知道的事实是,城镇化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因为农民进城造就的劳动力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出口制造业的发展的。但是这不是城镇化的目的。因为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现有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也就是说,低人工成本只是暂时的。对制造业的促进也不会很长久。而城镇化对农业的促进是很明显的,也是会长久持续的。这是基于农村人口的过多已经导致农业根本没有利润的事实。而农业不能赚钱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如今农村人口还能够生活是因为他们没有单纯地以农业为生。这一点你从全国“农业GDP”仅仅只有几万亿就可以推算出,10亿农村人口的农业人均年收入不会超过几百元。城镇化减少农村人口必然导致“人均农业收入”的增加。农业有效益了农业才会发展。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即使每亩地能赚500元,但是全国农村人口人均二亩地,人均收入才1000元,怎么过日子呢。反之,即使每亩只赚50元,如果人均1000亩,就能够收入5万元。又有谁会不愿意种地呢?那么是不是城镇化以后会没有人种地呢?不会。因为那时哪怕农村人口只有几百万,人均达到几万亩,因为种地的人已经不再是农民而是“农业工人”了。他们不住在农村而住在城市,甚至全国流动。比如专业的收割队伍,每年9月开始从黑龙江收割,然后是吉林、辽宁、河北、华东、华南……。因为稻子就是自北向南逐渐成熟的。所以当地的农民根本不再需要自己养收割机了,可以全国招标雇佣专业收割队。这个现在已经开始在进行,好处是成本降低,收割质量好,浪费少……。所以,城镇化将使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方式——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即所谓的“农民管理,工人种地”的模式。农业只会发展不会倒退。

  2、10亿农民进城无法解决就业

  反对“城镇化”的最主要观点就是10亿农民进城谁来安排工作?其实,中国城镇化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城镇化只是一个如何安置“已经”在城市有稳定工作岗位的农民的问题。这就是说,对于没有稳定就业岗位的农民不是政府目前应该要考虑安置的对象,而且这些尚未在城市有稳定工作岗位的农民,他们也并不想随便找个地方就把家迁过来。他们会在四处尝试更适合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直到他们找到稳定的岗位又适合生活的地方。所以政府更不应该把这些并没有强烈愿望离开农村的农民赶进城市。

  3、城镇化无法解决将来农民下岗的问题

  反对“城镇化”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现在进城的农民都有工作,将来下岗了怎么办?如果他们都来城市,下岗就回不去农村了。这其实也是前政府最担心的问题,他们的对策就是:建设好“村”。他们认为,万一帝国主义搞“经济制裁”,不买我们的产品,农民工大量下岗时他们可以回到家乡“村”,继续“幸福”生活。可是我在(城镇化讲座二)已经说清楚:“村”只是个大饼而已,因为需要几千万亿的投资,100年也建不成。虽然农民进城成为工人以后也确实会存在下岗的威胁,因为过去农民工的工作主要以从事出口加工业为主,我们的出口加工业的GDP一度超过了总GDP的60%,成就了大量农民工的就业。但是自从上届政府同时宣布必须每年增加农民工的工资、缴纳社保(实际是给城市居民享受)、取消出口退税、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后,出口GDP迅速下降,曾经下降到总GDP的40%都不到,所以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老板跑跑路,农民工失业。可是,如果允许农民成为市民,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会拉动巨大的内需。比如很多农民工,为了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非常期待能够成为居民。而他们成为城市居民以后,又将产生新的巨大的消费,拉动内需,并且产生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比如市政、通讯、工业、服务业、商业、交通、商储、文体娱乐……。更直接的是,他们进城按照人居50平方米建房,最终10亿人就将产生500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不仅会直接拉动100万亿的建房需求。而且这种需求不会一夜之间形成,很可能是20甚至50年才能完成,能够使国家的发展在几十年内都不用担心需求的萎缩。所以,城镇化反而可以促进我们单纯依靠国外市场的局面,拉动内需,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工作问题。农民的收入一旦大幅度提高(一般是十倍),对经济的拉动更属于是“优质”的内需。如果我们也像美国那么强大,13亿人产生的需求将是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的6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土地 处理 其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