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村研究院”)建设自2012年2月实施以来,开局良好。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王喆介绍,2012年4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复中国农大等10所高校,率先启动村研究院建设试点。一年多来,村研究院新建综合服务基地27个,特色基地64个,分布式服务基地220个,推广示范转化科技成果600余项,接受学生就业实习10000多人次,举办培训1600场、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农民企业家、技术员、骨干农民等165000人次,带动农民增收25.4亿元。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村研究院的基地已纳入国务院农村改革的试点项目之中。
人才培养方面,各试点高校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综合培养和动态管理,探索建立人才分类培养机制;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培训工作;浙江大学与湖州共建“农民大学”,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设立了学生创业基金,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
人事管理方面,试点高校或在岗位设置中单列了“推广类别”;或在职称晋升中单列“推广系列”并设立“推广教授”;或将教职工参与村建设的工作绩效视同教学科研任务并折算成工作量,纳入评聘考核体系,与奖酬金分配、荣誉表彰和职称晋升直接挂钩。
成果推广方面,有的村研究院将个体化的成果推广方式提升到团队化、群体化;有的村研究院将成果转化范畴从传统农业生产延伸到村镇建设、农民健康、生态文明等领域。截至目前,村研究院共组织了1200余人次的科技特派员,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和分布式服务站接纳了近10万人次的科技服务活动。承担国家、省部级在研科技项目近50项,项目经费近1亿元;横向委托项目近200项,经费近5000万元,实现转化和应用的各类成果累计超过1500项。
校地合作方面,各试点高校与地方的合作,逐步从原来村域、乡域、县域上升到地域和市域范畴;基地建设上,或增地,或租用,或共建,吸引基地入驻;校企、校农合作上,研究院抓住龙头企业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定点、定向服务。比如,东北农业大学还与联通公司合作,开通“11631163”专家咨询平台等。目前,村研究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农民组织等签订各类合作共建协议180余份,地方政府新投入建设经费18700万元,无偿划拨土地5730亩,合作企业投入4000万元。
村研究院战略咨询成果初显。目前,试点研究院共开展战略研究课题40余项,形成了20余份的战略咨询报告和决策建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08-08/10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