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建设工作中,攀枝花市米易县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五个强化”,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村建设取得突出成效。2012年米易县被评为第一轮省级村建设示范片优秀单位、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强化农民主体,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发村建设的内动力。
帮扶部门在活动中主动加强与镇、村、组联系,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认真总结推广“进村入户听民意、政策宣讲看长远、愿景引导促共识、典型示范除 忧虑、真情相助得信任、民主议事重主体”的村建设“群众工作六步法”,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变“要我 干”为“我要干”。让农民群众直接参与对新村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真正成为了村建设的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和受 益主体,掀起了建设热潮。2010年,在县乡两级的指导下,攀莲镇贤家村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率先开展了“一平二改三配套”的土地综合治理,当年就把小 麦、玉米等低产田改为了蔬菜大棚,土地亩收益从2000-3000元猛增到3-5万元,巨大的比较效益催生了强大的驱动力,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村的内 动力,对村建设的全面推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强化示范带动,促进产村相融,发挥产业示范片的“辐射”效应。
以发挥区位优势为重点,打造示范基地。实行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县级各部门(单位)重点做好村示范片的帮扶工作,积极争取资金, 以项目的生成和落实推进村建设,实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示范片建设,全县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8个,形成万 亩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优质粮基地18.9万亩,特色蔬菜基地7.5万亩,优质烤烟基地7.3万亩,发展特色水果基地8.8万亩,干果(核桃)基地 14.5万亩,优质中药材基地1.1万亩,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81个。二是积极探索和推广产业基地带新村、集镇建设带新村、工业企业带新村的新村建设 模式,分类推进村落民居建设,建成了白马集镇、垭口集镇、热水村、安全村、雷窝村等一批具有米易特色的新型村落民居和产村相融的示范村镇,其中白马镇田坝 村已具备村综合体雏形。2012年,米易县建成新村聚集点11个(其中重点旅游新村6个),新建农房736户,完成农房风貌整治2421户。全县实现 农业增加值96083万元,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8959元,增长14.5%,示范片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157元,增长26.74%,示范效 应明显。
强化资金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量,发挥政策杠杆的撬动作用。
米易县制定了《加快推进村示范片建设的引导政策》、《村示范片建设风貌改造要求及补助标准》等优惠激励政策,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 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实行村建设示范片内涉农项目资金捆绑投入,建立了财政投入、信贷优惠、群众自筹、民资参与的筹资机制,有效地撬动了 金融信贷资金、民间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村建设。2012年,村建设示范片各级财政直接投入5127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64亿元投入村 建设,其中金融投入、企业投入、农民投入等共计5.19亿元,是财政性项目资金的2.6倍,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明显。各村建设的包保部门、单位和企业视 村建设为己任,结合帮扶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市、县部门、社会各界积极扶持,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77万元,汇聚了强大的建设合 力,有力推动了村建设。
强化结对共建,搭建社会各界参与村建设平台,增强农村“造血”功能。
米易县充分发挥“挂包帮”的载体作用,为县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与村建设搭建项目、资金和人才平台。各帮扶单位深入联系村积极开展工作, 按照治穷与治愚并举、扶贫与扶志结合的帮扶思路,为联系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体育卫生等工作争取项目和资金,开展帮扶培训,捐赠各类物 资。如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科技农业等部门开展了科技特派员、科技三下乡活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农村书屋三大教学平台,采取“科技讲堂、田间学校、 农民教农民”等多种培训方式培训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民群众文化知识水平和劳动生产技能。2012年各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联系村建设投入帮扶资金1277 万元,开展实用技能培训1073场次,102992人次,编印发放宣传资料3.4万份,赠送科普教材3000余册,在提升“输血”质量的同时,增强了联系 村的自我“造血”机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04-10/10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