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2013年城镇化率预期至53.37% 仅增0.77个百分点


  从去年年中以来一直被热议的2013年城镇化率,其预期目标的设定相当克制。

  3月5日,国家发改委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预期达到53.37%。

  “53.37%的城镇化率是合理的,之前城镇化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增长,现在更多强调质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中国城镇化增长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一个百分点之上,而2013年预期仅增长0.77个百分点。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过去五年,中国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编注:城镇化率与全国非农业户口人口所占比重并不一致。据新华社报道,公安部副部长黄明6日说,2012年全国非农业户口人口所占比重为35.29%。)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则认为,今年城镇化率目标设置,更多的是考虑到宏观经济形势,“如果就业没增长,城市的常住人口怎么会增加?”

  按陆铭的理解,“如果城镇化政策倾向于内地,而内地创造就业能力不强,整个城镇化增速就慢了”。

  “合理控制”表述模糊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的看法是,关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的表述比较模糊,如果是通过市场力量,房价本身就是控制城市规模的机制。如果通过行政性力量来发展城镇化,代价不菲。

  城镇化政策是否会倾向于内地,尚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对大城市规模进行适当控制,已在政府视野之内。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透露,如果顺利,城镇化发展规划今年上半年可能出台。此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出“定位”:“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报告》则进一步阐述:“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大城市辐射作用,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较好的地区培育发展城市群。加强区域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的协调衔接。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

  “将积极推进城市群建设,全面提升东部城市群发展水平,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培育壮大新的城市群。”新华社援引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6日的表态说。

  徐宪平表示,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编制思路之一,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市间分工协作,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李佐军说,最近十多年来,城镇化方针一直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但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因为人口聚集过快,造成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城市病,所以在实际过程中对城市规模的扩张是有所限制的。

  陆铭的看法是,关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的表述比较模糊,如果是通过市场力量,房价本身就是控制城市规模的机制。如果通过行政性力量来发展城镇化,代价不菲。

  陆铭指出,和中小城市相比较,大城市更能发挥产业集聚和吸纳就业的功能,而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往往将经济资源往中小城镇引导,投资效率极低。

  “人的城镇化以就业为前提,就业需要企业提供。现在的情况是,一些地区圈地后大搞开发区建设,却吸引不了企业,这样的城镇化没有效率。”陆铭说。

  “行政等级”掣肘城镇化

  “提的是小城市和小城镇都发展,但行政等级低的城市是得不到同等发展条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体制改革没到位,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建设大格局还没改变,城镇化发展过程以及现行体系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李佐军提到一点――受行政体制影响,中国的城市分行政等级,等级越高的城市,发展权力越大。

  “提的是小城市和小城镇都发展,但行政等级低的城市是得不到同等发展条件的。”李佐军认为,体制改革没到位,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建设大格局还没改变,城镇化发展过程以及现行体系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数据 定位 义务教育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