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三晋亮点:新农村 惠农政策撬动幸福生活


  迎接党的十八大:三晋亮点――村惠农政策撬动幸福生活

  党的十七大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自不必说,我省一系列持续性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是给力。农村生产条件极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空前提升,农村一派和谐发展景象,五年里“三农”工作谱写出新的篇章。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幅增加“三农”投入。2009年达到480亿元,2010年达到540亿元,2011年达到650亿元,占到一般预算支出的1/3。2012年上半年,全省已完成的“三农”投入超过360亿元。

  提高杂粮补助、实施百万棚蔬菜工程、“513”工程……件件直指产业振兴;建设大水网、改造中低产田……桩桩切中薄弱环节;两轮“五个全覆盖”、低收入农户年供一吨煤……事事关注改善民生。通过连续性出台地方补贴政策,我省已经初步构建起与中央政策相衔接,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农业农村实际,满足基层干群需求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

  成系统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动力,更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了上下一心的合力。诸多导向性政策已经让农业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热土。全省52家省级龙头企业中有17家属于资源型企业转产项目;朔州市200多名煤老板转型投资现代农业……这就是政策吸引力。政府贴息调动了金融部门的积极性,很多涉农企业从找贷无门变成了银行服务上门。2010年金融支持产业化资金60亿元,2011年89亿元,今年签约296.3亿元,目前已落实75.6亿元,这就是政策的凝聚力。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带动下,市县两级个性化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也相继出台。长治市1.2亿元扶持设施蔬菜;运城列支30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高平每年用于生猪产业的扶持资金就达1000万元……这就是政策形成的合力。

  政策是否真正发挥其作用,最终还要看效力。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全省粮食生产总量达525.5亿公斤,年均105.1亿公斤,这表明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迈上百亿公斤台阶。

  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已经从2006年的3180.92元增加到2011年的5601.4元,增加2420.48元,增长76.1%。

  大同、晋中、运城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顺利推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从2008年的398亿元增加到去年的629亿元。“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稳步发展,政府每年3亿元资金,培育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基地县和专业村。

  以实施农村两轮“五个全覆盖”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推进村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被农民兄弟形象地喻为幸福工程。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为我省的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可以说,十七大以来是我省农业生产形势最好、农村面貌改善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不仅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省实现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老知青怀仁“重走青春”

  今年5月,几位北京老知青重回怀仁,在他们曾经插队的地方――赵麻寨村寻找当年的青春足迹。除了老乡一成不变的热情,一切都变了。尽管阔别40多年,但他们还不知道农村最大的变化就发生在最近几年。

  看着满架艳红嫩绿的蔬菜,他们明白农民为什么富了。一个大棚一年收入三四万元,有了自己的产业怎能不富?再细打听,老乡们的收入渠道还不仅如此,很多老乡在村里的养殖园区、陶瓷企业里打工,现在是种田打工两不误。

  看着老乡的好日子,喜悦之情已经超越了“重走青春”的兴奋。农户门前停着私家车,各色电器样样齐全。再往前走,漂亮的学校里书声琅琅,广场上的人们悠闲自得。一切都令人感慨,一切都让人惊讶,农村的巨变已经遮住了他们太多的记忆。

  农家汉玩转电子商务

  王小帮,临县木瓜坪乡张家沟村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现在他却是网上红人、创业的明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产业化 大棚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