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依托技术设施 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民族地区特色新农村建设


四是注重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大通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重点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

  (六)民族团结是大通模式的根本

  团结促发展,发展促和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仅事关改革发展大局,而且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大通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执政理念,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让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把民族团结作为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常抓不懈,坚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二是把宗教工作作为民族团结的推手,积极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尊重和团结宗教人士,充分发挥他们促进民族团结的积极作用。同时,从财政和政策上对宗教设施和活动给予支持。三是把宗教事业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与寺院和宗教活动相关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观光活动,促进了当地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传统的产品和产业,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和贫困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来,重视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发展经济的能力。目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社会动乱是各族人民之祸”在大通已成共识;大通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

  五、大通模式的主要成效

  大通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发展,还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促进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以设施农业为载体,农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在资金、技术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生产条件下,高投入、高回报的生产经营机制已经形成,设施农业亩均纯收入达到3000―8000元,是传统种植方式的3―10倍之多。设施农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1年,大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38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6844.6元,增长23.4%,比全省平均水平4608.4元高出2236.2元,增长速度比全国11.4%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比是2:1,小于全国甚至发达地区的比例水平。大通县真正做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促进了农民素质显著提高

  以设施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对从业者的技术要求明显提高。大通县为提高广大农户的农业知识、生产技能和经营理念,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和田间实训10余期,接受培训的农户每年约3万人次。目前,大通县已经建立了针对农户的专业培训中心,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各类培训设施设备齐全,并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在进行农民的培训过程,还充分发挥各类专门培训机构如县农广校等的作用,并经常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各类培训。在培训农民方面已经形成很好的运行机制,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培训成效十分显著,农民素质显著提高。大通县通过制定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以及给予财政和技术支持等,注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激励农民不仅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更应向新型市民、现代产业工人或企业家转化。大通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大舞台。

  (三)促进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以设施农业为载体,实现了从过去的一季生产,逐步向四季投资、四季生产、四季增收转变。一是土地产出率显著提高。一年一茬的裸地蔬菜,亩产量仅有2000斤左右,而在温室一年可种三到四茬,复种指数大大提高,亩产达到6000―8000斤以上。在有限的耕地上,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设施农业中,水分不易流失,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光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前只是部分季节的光热资源得到利用,现在是一年四季的光热资源都得到利用。四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原来是一年种一茬,农村劳动力不能得到充分就业;现在是一年种三茬,即使在冬季,也一直在忙碌。五是农村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以设施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是资金相对密集的产业,吸纳了本来转移到城镇去的农村资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设施农业 休闲 蔬菜 发展现代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