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下合乐寺村,共和县生璟农副产品购销合作社。村民傅生璟正忙着将收购回来的油菜籽运往合作社的榨油坊。一袋袋鼓鼓的油菜籽在他手底下迅速码好,这间小小的榨油坊,基本上满足了周边村落村民的生活需求。据他介绍,为了扩大销售面,他和社员们亲自拿着菜籽油前往恰卜恰镇的一些菜馆和主食厨房试销售,效果很好,已经有了一些稳定的客户源。
而早在2008年以前,他和大多数社员一样,家里的15亩土地还只是种植着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保守农作物。“一年庄稼,两年苦”,家里缺乏劳动力,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如何摆脱眼前低收入的困境?他开始琢磨。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开了一个家庭式的榨油坊,但缺乏经验,原料没有固定的获取来源,没有固定客户,小作坊的生意总是停滞不前。
直到2011年3月,海南州要陆续在村里建立农牧业生产合作社的好消息让一筹莫展的他看到了希望,他把家里15亩土地、农机具、榨油坊作为基础,入股加入到合作社,和另外的9家村民联合起来搞经营,合作社规模日渐丰盈。入股的榨油坊仅2011年纯收入就达3万余元,生意好了,家里又添置了一辆小货车,儿子也在恰卜恰镇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店,生意很好。不仅如此,村里其他村民也有了加入合作社的意向。仅在2011年9月,他就收购了当地三万斤油菜籽。在榨油坊忙碌的付生璟笑着说:“合作社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更是我们村未来发展的希望,现在城里人喜欢从农村买清油,猪肉、面粉等,认为绿色食品安全放心一些。这又是一个新的商机,希望今年是个丰收年!”时间留下了这些故事。海南大地处处展现着对村新牧区发展的喜悦注解:贵德县倚春花卉专业合作社玫瑰花等产品销往西宁及周边地区,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一条条乡村泥泞小路硬化了,一条条电力动脉拉到了山村牧区,崭新的民居在乡间迅速拔起,阳光温棚让高寒地带的海南实现了四季收获……
近年来,海南藏族自治州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坚持以转变农牧生产方式为根本途径,加快发展生态农牧业、加强以科技服务为主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科技服务和管理体制、加大新村庄建设和新型农牧民培育力度……扎实推进村新牧区的建设。
2010年,海南州就整合了16.3亿,全面实施了村新牧区建设的“十项为民工程”。而2011年,海南州切实加强了村镇建设规划,强化了农牧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步伐,组织实施了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牧户)”及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同时积极开展草原“新帐篷”行动。并结合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和“百企联百村”工程,以整村推进的方式,着力打造特色村庄,努力使农牧区村容村貌呈现新变化,农牧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乡镇干部还设立“民情台账”制度,建立健全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支持村新牧区建设。
计从长远,行始于足下。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海南州将因地制宜,做足特色文章,加快推进村新牧区建设。继续抓好共和环湖四乡镇和龙羊峡镇、贵德尕让、贵南过马营、同德河北、兴海河卡等旅游景区和交通沿线重点乡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倾力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质的风情小镇。坚持以35个示范村及“百企联百村”为重点,切实加大水、电、路基础设施及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切实把农牧区“三房”建设与农村环境整治、百企联百村、移民安置、土地整理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使村建设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共和、贵德、兴海及贵南四县,要在库区移民安置项目实施中,结合发展库区旅游业和特色经济作物及鸡鸭鱼兔种养业,打造几个风情旅游特色村落亮点。同时,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把城乡住房建设、减畜禁牧、合作组织发展、人口转移等紧密结合,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好进城农牧民住有所居问题的同时,通过发展合作组织和实行牲畜、草场入股,保持其生产经营收益,通过完善进城农牧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其后顾之忧,从而调动起农牧民进城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城镇化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共赢的发展路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2-04-19/10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