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村务处理中心”,促进支部社会管理能力与农村社会稳定相和谐。
推行党员村务管理模式,结合群众工作室建设,在农村党支部建设村务处理中心,组织文化程度高,管理经验丰富,议事能力强的党员,构建农村服务群众工作平台,认真宣传政策,收集意见,协助处理民事纠纷、群众信访、社会治安、村容整洁、计划生育等工作。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各农村党支部积极推行“民情联系户”、“民情日记”制度,配套建立党员月访农户制度、月末综合汇报制度,让党员有足够时间与村民加强联系,做好有关政策宣传教育工作,调解有关矛盾,及时收集并向上反映村民的呼声和利益诉求。截至目前,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80条,采纳使用210条,协调矛盾纠纷33起,有效维护了农村稳定,形成了“群众反映问题有秩序、宣传教育群众有渠道、党员参与村务有平台、解决村务工作有效率、密切干群关系有纽带”的民主管理格局。
“支部+支农惠农中心”,促进支部服务群众能力与农村协调发展相和谐。
始终把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和关爱弱势群体作为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村党支部建设支农惠农中心,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对农村合、保和各类涉农补贴等民心工程,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二是深入开展弱势群众救助工作。对农村中鳏寡孤独等群体,积极帮助申报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助学贷款、危房援建、慈善救助等各项工作,组织本村群众开展“一帮一”等结对帮扶活动,确保每名弱势群众得到关心帮助。三是认真实施经济发展援助活动。通过发动本村经济、技术、信息等综合条件较好的农户和外出务工能人,每年从经济、技术、信息等方面帮扶1至3户困难户。同时启动村级劳动就业互动服务平台,建立本村富余劳动力台帐、外出务工和外出能人通讯录,加强与县镇劳动部门沟通联系,为农民提出就业信息,方便农村富余劳动力联系就业。目前,该县共组织帮扶困难群众326户,培育外出务工专业村12个,全县共组织输出务工人员17630人,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有力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09-28/10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