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 正文 返回 打印

河北邱县构建“支部+中心”工作模式建设和谐新农村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28  互联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社会主义村建设的第一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抓好农村党支部建设。创先争优活动中,河北邱县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不断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探索实施了“支部+中心”工作模式,将村党支部建设成为产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农技培训中心、村务处理中心、支农惠农中心,切实提高了村党支部服务发展的能力,实现了党建和发展互促共赢。

  “支部+产业服务中心”,促进支部经济服务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和谐。

  该县坚持以工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在各农村党支部建设产业服务中心,并明确中心负责人和会员,直接为产业经济提供服务。中心一方面连接企业和市场,一方面连接农户,引导当地党员和经济能人加入中心,积极培育产业带头人、产品销售中介人和技术信息服务中坚力量,为农户提供技术管理、产品销售和利益协调等服务。霍赵屯、东锚寨、谢里庄等林下养殖大村,成立了林下经济服务中心,并组建了养殖协会,带动周村发展林下经济超过3万亩,每亩林地实现增收4000元以上。其中,东锚寨村林下柴鸡养殖已成为该村主导产业,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规模化生态放养鸡养殖基地”;林下肉鸭养殖方面,规模迅速扩大,已形成规模化养殖村6个,成功吸引中国500强山东六和集团与该县签订肉鸭屠宰加工战略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5.7亿元,建成后年可加工肉鸭300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陈村、杨二庄等回族集居村成立了清真肉食品加工业服务中心,扶持建立的康远清真肉食品公司,牛羊肉产品远销中东等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县各农村党支部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实际,都成立了如自行车配件、棉花加工、棉麦连作、土布加工等各类产业服务中心,极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支部+文化服务中心”,促进支部文化服务能力与乡风文明发展相和谐。

  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在实施“文化兴县”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在农村党支部建设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不断加强农村先进文化阵地建设,创造性开辟了“股份文化”发展模式,“份子戏”、“百家书”、“股份球”等各式各样的“股份文化”应运而生。香城固村是周边有名的秧歌村,可是扭秧歌用的道具、服装、乐器等配套设施需要上万元,单凭一家两家难以承受。在村文化服务中心的号召下,开展了自发为秧歌队捐款活动,置办了全套用具,村里的秧歌队开始舞了起来。东锚寨村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房屋、书架,群众自愿集书建成了股份制图书馆。西目寨村由村两委干部和部分致富带头人合股购置体育用品,村文化服务中心负责场地,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全县已形成各种股份制民间艺术团体50多个,发展队员1300余人。“支部+文化服务中心”工作模式弥补了财政资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问题,充实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基层文化建设和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强劲而持久的动力支撑。

  “支部+农技培训中心”,促进支部科技服务能力与农村科技需求相和谐。

  充分发挥支部在农技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在农村党支部建设农技培训中心,不断扩大技术服务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农技培训。一是在培训方式上。坚持“村级牵头,县、乡联办”模式开展农技培训,由村党支部制定农技培训计划报乡镇党委组织实施,乡镇党委结合县委培训规划组织人力深入各村培训农民。同时,实行村两委干部“半月一讲”制度,重点讲解最新的农业政策、有关的政策法规等。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结合各村农业主导产业,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分别针对棉花管理、棉麦连作、棉瓜套种、林下种养、林果管理、大棚种养等多种农业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技培训。三是在培训教师选聘上。一方面邀请县种植、养殖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村授课,为群众致富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从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以及业务部门聘请专家到村进行集中授课,提高培训水平。通过科技培训,形成了留固村间作种植、东锚寨林下灵芝、北孝固村大棚蔬菜,东张庄食用菌等30余个特色种植村,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由“勤劳致富”到“科技致富”的转变。

  “支部+村务处理中心”,促进支部社会管理能力与农村社会稳定相和谐。

  推行党员村务管理模式,结合群众工作室建设,在农村党支部建设村务处理中心,组织文化程度高,管理经验丰富,议事能力强的党员,构建农村服务群众工作平台,认真宣传政策,收集意见,协助处理民事纠纷、群众信访、社会治安、村容整洁、计划生育等工作。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各农村党支部积极推行“民情联系户”、“民情日记”制度,配套建立党员月访农户制度、月末综合汇报制度,让党员有足够时间与村民加强联系,做好有关政策宣传教育工作,调解有关矛盾,及时收集并向上反映村民的呼声和利益诉求。截至目前,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80条,采纳使用210条,协调矛盾纠纷33起,有效维护了农村稳定,形成了“群众反映问题有秩序、宣传教育群众有渠道、党员参与村务有平台、解决村务工作有效率、密切干群关系有纽带”的民主管理格局。

  “支部+支农惠农中心”,促进支部服务群众能力与农村协调发展相和谐。

  始终把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和关爱弱势群体作为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村党支部建设支农惠农中心,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对农村合、保和各类涉农补贴等民心工程,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二是深入开展弱势群众救助工作。对农村中鳏寡孤独等群体,积极帮助申报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助学贷款、危房援建、慈善救助等各项工作,组织本村群众开展“一帮一”等结对帮扶活动,确保每名弱势群众得到关心帮助。三是认真实施经济发展援助活动。通过发动本村经济、技术、信息等综合条件较好的农户和外出务工能人,每年从经济、技术、信息等方面帮扶1至3户困难户。同时启动村级劳动就业互动服务平台,建立本村富余劳动力台帐、外出务工和外出能人通讯录,加强与县镇劳动部门沟通联系,为农民提出就业信息,方便农村富余劳动力联系就业。目前,该县共组织帮扶困难群众326户,培育外出务工专业村12个,全县共组织输出务工人员17630人,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有力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09-28/10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