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以工补农示范区建设步伐


  三是单位帮农机制。相对农村而言,机关事业单位最大优势就是拥有人才、信息、技术,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而这恰恰是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所缺乏的。为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的这方面优势,古交市创建了单位帮农机制,每一个部门、单位年年都要包扶一个村示范村和重点推进村,从人财物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这一机制实施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第二,形成了“四种以工补农方式”。为了加快以工补农示范区建设步伐,古交市充分发挥优势,创建了以工补农、以企帮农、加快村建设的“四种方式”。

  一是村容整治帮扶方式。村容整洁是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村建设最易见效的一个方面。古交市将村建设作为以工补农的载体和平台,按照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要求,成立了村建设攻坚领导组,采取领导包点、部门包联、企业帮建的“三帮一”措施,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切实加快村建设步伐。2008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采取“财政拿一点、企业帮一点、部门扶一点、村里筹一点”的办法,投入8300万元,重点打造了 “一片三点”,即将下雁门、阴家沟、会立等村打造成了汾河沿岸连成一片的精品村庄,将龙子村、白岸村、关头村分别打造成了大川、原平川、屯兰川区域的三个特色亮点村庄。2009年,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又投入1.1亿元,打造了永树曲、大济沟等35个村庄,为全市村建设树立了样板。

  目前,古交市正在按照“巩固一批”、“打造一批”、“推进一批”、“启动一批”的思路,一方面巩固村建设成果,对已建成的村进一步提档升级;另一方面扩大覆盖面,年内将重点打造5个村、推进13个村的村建设,不仅要高标准、高质量整治村容村貌,而且要完成“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达到村建设标准,并以整治村容村貌为主启动7个村的村建设,为下一步的建设打好基础。

  二是产业发展助推方式。生产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源泉之一。近年来,古交市通过政策扶持和“企业+基地+农户”等方式,扶持发展了晋峰、源林、绿康、野丰苑等种养加工龙头企业和蔬菜瓜果批发交易市场,形成了脱毒种薯、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种植和野猪养殖等九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根据各村的特点,古交市坚持“一村一品、一片一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邢家社乡龙子村和岔口乡的大济沟村是古交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两个典型。龙子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成拉旺的示范带动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建设了485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村95%的村民都种植“大棚菜”和露天菜,全村年产蔬菜 240万公斤,农民仅蔬菜种植人均收入就达6600元。岔口乡的大济沟村,充分利用本村耕地多、人口少、交通便利的优势,建设了可畜养4万只鸡的养鸡场,提高了农民的纯收入。

  同时,古交市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今年提出了打造“核桃市”的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以马兰镇和岔口乡为重点,种植1万亩核桃树,并逐步在其它乡镇推广,力求尽快形成核桃种植、加工产业链,使核桃经济成为古交农业产业的龙头。

  此外,古交市还积极引导和扶持已退出煤炭行业的私营企业主向绿色产业发展转型,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规模种植、规模养殖或组建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切实加快以工补农示范区建设步伐。

  三是农民增收扶持方式。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容纳不下众多的农业人口,造成农村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古交市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当地企业帮助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使农民既能得到农业收入,又能获得企业务工收入。为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古交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凡当年聘用本市农民工,焦化企业达到60%以上,选煤厂、铁厂达到85%以上,餐饮服务业达到60%以上且绝对数超过100人者,政府颁发 “创造劳动就业岗位奖”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民营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蔬菜 核桃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