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以工补农示范区建设步伐


  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而且是党中央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古交是一个因煤而建、缘矿而兴的工业城市,工农发展存在明显的“剪刀差”,城市建设步伐快于农村建设步伐。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是古交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一大课题。近年来,古交市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坚持把村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古交的抓手,切实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尤其是太原市提出要建设古交以工补农示范区以来,古交市牢牢把握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的要求,以整治村容村貌为突破口,积极创新以工补农机制,扎实推进村建设,不仅村建设成绩斐然,而且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以工补农建设村的路子。

  一、当前农村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古交市位于太原西部,距省会太原54公里,是一座新兴的工矿城市。全市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5%,耕地面积20.95万亩。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8万。农村总劳动力4.17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1.3万人,第二产业的1.43万人,第三产业的0.82万人,外出劳务约0.08万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65元。

  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古交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煤炭、焦化、冶炼、电力、建材产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太原市乃至全省都走在了前面,基本上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初步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和条件。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古交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农村经济社会却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采煤沉陷区治理问题突出,不少农村因周边企业高强度开采,引发了土地塌陷、房屋裂缝、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农业产业基础较弱,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民增收缓慢,且大多数农村牞集体经济薄弱,村建设缺乏资金支持;三是多数农村无发展规划,乱搭乱建严重;四是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垃圾乱丢,污水乱倒,煤堆、粪堆、垃圾堆随处可见,人居环境亟待改善;五是村级管理相对滞后,尤其是村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不够科学,农民群众有一丝不满就直接到市委、市政府上访,严重影响了古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等等。

  二、以工补农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古交的优势在煤,工业经济是古交的主导经济。针对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古交市紧紧围绕建设以工补农示范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促进了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一,建立了“三个保障机制”。

  一是财政补农机制。多年来“三农”工作的经验表明,要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财政投资必须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2008年以来,针对“三农”资金投入分散使用、“撒胡椒面”的现象,古交市一方面将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特别是将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退耕还林、土地整理、煤矿沉陷区治理、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等项目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投放、“捆绑式”使用,使资金使用的效益达到了最大化。另一方面,建立了财政补农机制,财政每年都拿出一块资金扶持村建设,实现了财政支农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2008年,全市财政在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达2.88亿元,2009年达到4.56亿元,今年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计划投入2.8亿元。其中,仅村建设一项,市财政每年都要单独列出专项资金,2008年投资了2600万元,2009年投资了400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以此确保村建设稳步推进。

  二是企业支农机制。古交最大的优势在于企业众多,而且近年来大多数企业发展得都不错,这也是实施以工补农的基本条件。为此,古交市制定了《关于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驻地企业结对帮建村的实施意见》,将全市企业和农村接对子,并且规定结对帮建时间一定三年不变,要求企业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农村建设和发展。2008年,全市企业在村建设上投入了1297万元,2009年投入了1388万元。今年帮扶资金将达到1500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蔬菜 核桃 强化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