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见证云岭大地沧桑巨变:惠农政策带来新生活


       
  元谋县山区农户在乡村集市出售家庭经营农产品增加现金收入。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的最新抽样调查显示,今年1至6月,云南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791元,同比增加164元,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近年来,云南省把解决好农村基层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省参加合的农民群众超过3200万人,参合率达90%左右。

       

        惠 农 “多予”落在实处

        华溪的柑桔熟了。抬眼望去,色彩斑斓,橙红、淡黄、油绿,果实满枝,滚了一地,采果、入箱、装车,喧嚣的山谷充满了蜜桔的香甜。去年,也是这个季节,农家女杨梅娴熟地点开自家电脑的“数字乡村”页面,手指一动,浙江客商求购上门,家里一共10吨柑桔,一下就卖完啦,收入25000元。一旁的母亲惊奇地笑了!

        温饱有余、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近年来,华宁县华溪镇的农民实现了千年梦想,又超越了梦想:平板电视、私家轿车、空调乐器、手机宽带,网上卖桔……这个小乡村弥漫着农民的欢笑,浓缩了云岭大地助农扶农惠农的历史变迁。

        助农惠农有两个词是最牵动农民神经的。

        一是土地。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这些波澜壮阔的变革,使农民从奴隶到主人,农业生产获得第一次飞跃。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场春雨把“大包干”这种简单明了的分配方式传遍云岭,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万千农民追求美好生活开辟了喷薄迸发的突破口。1984年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2008年,“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让农民吃上长期‘定心丸’”。

        2006年,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展开,“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让农民成为山林的主人”,有力的臂膀推开了万千农民耕山致富的又一扇大门。如今629万多农户成为2.5亿亩林地的主人,464万多农户领到了“林权证”,寂静的山林激荡起农民兴林致富的热情。

        二是赋税。农业的积累支撑了工业的成长。财力充实后,“多予、少取、放活”,支农惠农,关键是要拿出真金白银,各级党委、政府形成了共识。2001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蒙自、澜沧等3县,此后改革的脚步一阵紧似一阵,到2006年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终结,全省共为农民和涉农企业减轻负担27亿元。

        2004年开始,“多予”迈出了更为实质而坚定的步伐。先后对种粮农民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等,直接兑现到农民手中的补贴连年扩大范围,增加力度。2009年“直补资金”达30多亿元。一减一加,农民得到了巨大实惠。

        温 暖 “阳光”洒满乡村

        今年4月,春暖花开,江川县江城镇竹园村村长钟国伟,使劲跺跺脚下的路,“用财政奖补资金刚修的,下雨不会变泥塘了。”沿着平坦的水泥路,钟国伟走到村东头,张罗着热火朝天的饮水工程。聊起现在的生活,钟国伟说,吃穿早就不愁了,主要是忙民生工程,让村里的环境更好。

        曾几何时,城乡差距巨大,行路难、饮水难……种种民生难题阻碍了乡村追赶时代的脚步。统筹城乡,关注农村,关心农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公共财政更多投向农村,扫除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的“拦路虎”,云南在行动。

        解决农民饮水难,自上个世纪破题后,始终是“民生工程”的重点,一届接一届推进。2005年力度更大的“千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启动,4年投资20.35亿元,到2008年底,504.86万人告别水荒喝上“放心水”。今年饮水解困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总投资达创纪录的9.5亿元,争取今年解决200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此外,山区农民盼望的“五小水利”工程,也在广大山乡开建,至今,全省已建成各类“五小水利”工程260多万件,星罗棋布的小水窖、小水塘等“五小工程”成为山区农民抗旱增产最管用的工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农村能源 柑桔 多渠道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