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新农村,变革中的期待




  教育:新《纲要》新希望

  镜头三

  小伟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去做作业了。看看时间差不多,赶紧一溜烟地向学校跑去。从去年9月开始,小伟转到城里的学校上初一,家里在学校旁边租了间房,离学校走路只要5分钟。这所中学是县城里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之一,托了关系,转学费用交了好几千元。还有教学质量更好的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可费用是以万来计的。小伟父亲权衡了一下,选择了小伟现在就读的这所学校。母亲原来在村子附近的卫生院做临时工,一个月能赚几百元贴补家用。小伟转学后,母亲辞去了工作,进城照顾他饮食起居。家里收入来源全靠父亲一人。

  背景

  “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很普遍。”苏北地区某县农村办公室副主任老王对记者说,“你看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村子,10户人家少说有三四户是空的。有人的家里,也是老人在家带小孩。我们刚才参观的那个养鸡大户的鸡场,就是以前村子里的学校。”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当地学龄儿童数量逐年下降。当年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所建的一批中、小学越来越面临生源不足的尴尬。前些年该县乡镇撤并时,对中小学校的布局、规划也做了相应调整,撤并了一批学校。这虽然解决了生源不足的问题,但原先的几个乡并成一个乡或镇,地理面积大了很多,不少学生家离学校的路程变得很远,上下学很不方便。同时,农村学校的优质师资流失现象也很严重,造成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难以跟城里学校相比。

  “本来学校离家远,上学就不方便,不如多花点钱去城里读。而且,家长看到早些时候转到城里读书的孩子成绩确实提高了,觉得这钱花得值,就也开始想办法往城里转。”陪同采访的村干部说,“上了好的初中,就有希望考上好的高中,也就有希望考上好的大学。家长们都是这种心态,所以只要能负担得起的、城里有点关系的,都转走了。”

  “中央号召搞村建设,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该如何推进。我觉得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没有人。现在的教育体系对于农村来说是‘人才抽血’。”老王的言辞迫切中饱含沉重,“考上大学的,毕业后大多留在城市工作了;没考上的,也去学个电脑或什么技术,到城里打工去了。现在成长起来的这一辈年轻人,已经不会种田了,当然,他们也不愿意务农。如果这样下去,村建设必定后继无人。”

  专家评析

  李成贵:首先,应当肯定近几年我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包括减免课本费等等,基本解决了1.5亿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但也不能否认,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体系整体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农村学生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少,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更是难上加难。

  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经济等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并不只是教育领域特有的现象。但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因此,政府在配置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调节。例如:加强师范院校的建设;大学生志愿者多安排一些当老师,政府给予一定的工资补贴等。

  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慢慢来。眼下,教育部正就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各界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个《纲要》的制订,相信会对解决农村教育体系的问题有所帮助。

  延伸阅读

  2009年1月7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纲要》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1个月来,各界人士通过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110多万条。其中,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民工子女教育等13个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从10来岁的中小学生到91岁的耄耋老人,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从海外留学生到退伍军人、退休干部,从善意的批评到理性的建议,人们表现出了对教育事业的极大关注和极高热情。教育部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下设5个工作小组,组织专门队伍,分别负责收集电子邮件、信件、教育部门户网站、社会网站、高校校园网和媒体上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总体 土地面积 义务教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