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中国农村改革起点实录:伟大的第一步


  所以才会有了后来这种睁眼闭眼的拖延。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对待农民自发改革的态度,后来被写入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

  五、两个“不许”干

  万里开完省委常委会后不久就赶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这被认为是改变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会上,农业问题是重要的讨论内容之一。会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的讨论稿》等3个农业文件。文件再次提出了学大寨的目标,要求各地将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去”。

  但是,代表们大多都对文件提出了异议。与会者对文件回避当前农业的严峻现实表示强烈不满。

  王震沉痛地说:“看了看贵州,那里的农村生活水平,有的还不如我们长征经过的时候。全国解放已经30年了,不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我们怎么对得起老百姓!”

  究其原因,有代表表示,农业上不去,根本原因就是左倾路线所致,对农民卡得太死,怕农民富起来,动不动就割资本主义尾巴;对农村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不够正确,在生产关系上搞“穷过渡”;在具体工作中没有真正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位置上。有代表分析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弊端。还有代表提出了农业学大寨要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在那个会上,代表们强烈要求修改会议提交的3个关于农业的文件,各组认真递交了书面修改意见。要求对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的左倾路线进行清算,成了大多数代表的共识。但究竟往后怎么做,分歧依然极大。

  万里、周惠(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等几个省委第一书记联名向中央提出,文件中不应该再写上“不许包产到户”,至少应该允许部分贫困地方实行包产到户。但这个意见没有得到大多数中央领导的支持。吉林省委书记张根生回忆说,当时,多数省委书记和中央领导人如华国锋、王任重、杨易辰等,仍是同意“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不同意包产到户。

  最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交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草案》明确规定:不准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但是同意实行“包产到组、超产奖励,专业承包,超额奖励”。

  这已经让某些省的书记们暗暗称快了。当时的四川省委主要负责人一回去就说:“从总体上讲,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已经扫除。”

  会议在12月23日结束。很快,万里返回了安徽。在省委会上,万里传达三中全会精神。针对中央文件上的“不许”和“不准”,吴象回忆说,“这时候万里很强硬,他说三中全会的文件要看精神实质,不是照抄它的字句”。

  六、开始了包产到户

  不久就是1979年的春节了。刚到年初六,万里就派周曰礼为首的工作组来到了山南公社,向农民宣讲三中全会精神,文件读完后谁也不发言。周诱导性地让大家回忆这30年啥时候日子最好过,这下,七嘴八舌地都说是曾希圣搞责任田的时候最好过,土地分到户,老百姓生产自由。

  周曰礼:“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就提出来,我们向中央反映。”

  社员:“包产到户叫不叫提,中央文件上讲不许干。”

  周曰礼:“你们觉得包产到户好也可以提。”

  社员:“早也盼,晚也盼,盼来了两个‘不准干’,中央不相信我们嘛。”

  当天,周曰礼回到合肥,当晚就向万里汇报山南的百姓呼声。万里觉得有必要立刻召开常委会,要在常委会上讨论这个重要问题。

  第二天的常委会开了半天,有的说,一旦表态同意农民干,这不明摆着是违反中央文件,我们不能做;也有人提出,向中央写报告请示,中央同意了,我们再表态。王光宇则用心良苦地提起了1961年曾希圣的责任田,说“责任田是救命田”。

  吃了午饭常委会接着开,万里别有深意地说:“包产到户的问题,过去批了几十年,许多干部被批怕了……但过去批判过的东西,不一定是错误的;过去提倡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来检验。”

  最后,万里终于下了决心:“我们就把山南公社作为省委试点,进行包产到户试验,搞一年,年底总结,这个办法好,我们就搞,不好,我们就收回来。如果滑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也不用怕,我们把他们拉回来。即使收不到粮食,那就调一点粮食给他们就是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花生 农村工作会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