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北京首任“村官”三年“执政报告”


大学生“村官”王丽娜和村民们一块包装草莓。窦国庆摄

果各庄村的刘保平建起了法律咨询站。窦国庆摄

  7月,又将有3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走进京郊,成为新一批的大学生“村官”,北京将由此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的目标。

  这也是北京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的时间。2005年,平谷区在全市率先招聘了32名大学生到村里任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合同期三年。

  担任带引号的“村官”,这些大学生助理们“履职”三年,他们如何走过?他们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农村又改变了他们多少?记者对首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采访,对他们的三年“履职”历程进行了总结。

  ■承诺与出路

  “虽然待遇并不是最重要的,但肯定是我来这里的原因之一。”在回顾三年前自己为何选择“村官”这个工作,不止一个大学生“村官”坦然相告。

  2005年,平谷区以政府雇员的形式招聘村助理时,为应聘者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年薪三万、解决北京户口、优先录用公务员。2006年,全市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时,给大学生们的待遇如出一辙,只是工资变成了月薪制,但平均工资基本相等。

  平谷区人事局“村官”办公室主任胡连升说,当时制定这样的政策,就是要让村助理这个工作具备吸引力,真正地让大学生们进到村里。城乡差别使农村成为人才的“洼地”,平谷这样的边远区县尤为明显。多数村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村里出的大学生不少,可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的一个也没有。

  相对优厚的待遇,使村助理的工作进入了大学生的择业视野,而且使这个工作有了一个不低的门槛。胡连升回忆:当时招聘启事得到的反响超乎想象,共有600多人报名,最后经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确定了32人,相当于20人选1。

  平谷区独乐河镇北寨村村主任助理贾辉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同班47个同学中,只有自己选择了农村。回想起当初的择业过程,贾辉也有过踌躇。他的家在内蒙古农村,到农村当助理,不是又回到农村了?可贾辉在农学院学的专业是果树管理,在农村能派上用场,而且比较一下自己的几个就业机会,村助理的待遇相对不错,和同学们相比,他的待遇也算中等偏上。于是他签下了协议。

  工作一年之后,贾辉就和同批任职的12名外地生源大学生“村官”一起转成了北京户口,而且,他还娶了北寨村的一位姑娘为妻,真正在村里安家落户了。现在,三年合同期满,贾辉又签了续约协议。

  不过,在贾辉眼中,大学生“村官”最理想的工作是公务员。和同批“为官”的绝大多数大学生一样,贾辉也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但很遗憾没有考中,“有机会我还要再考一次。”

  这一批大学生“村官”中,已经有马坊镇蒋里庄的村主任助理畅泽萍等7人考取了公务员,在平谷区统计局、民政局等单位开始了新的工作。

  首批32名大学生“村官”中,有23人和贾辉一样选择了续约,只有2人离开。一个是回家参与家族企业的管理,另一个是根据自己的专业跳槽到了IT公司。对这两个大学生“村官”的“离任”,胡连升认为:“大学生‘村官’已经是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当然有正常的人才流动,完全没必要因为他们从农村出去就用特殊的眼光去评判。”

  ■带引号的“村官”

  马坊镇塔寺村村主任助理黄腾宇,大学的专业是农村区域经济。这本是个“运筹帷幄”的专业,但黄腾宇在村里的实际工作是写作员、管理员、记录员、讲解员、调解员、维修员、普查员、采购员……真正专业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所用不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果树 总结 锻炼 石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