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良种繁育中心的实验室里,实验人员正在为草莓种苗进行脱毒处理。
李昊路霞本报记者马晓刚文/图
近日,呼和浩特第三届草莓文化节于新城区开幕,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举办的精品草莓擂台赛、草莓摄影展、草莓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在当地掀起了一股草莓采摘热潮。呼和浩特连续三届草莓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呼和浩特草莓产品的知名度,也让呼和浩特草莓的品质得到了中国草莓学会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依托黄金纬度、大温差、冷凉气候等区位和气候优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草莓产业发展迅速,草莓栽培面积超过1000亩以上,草莓产量已达到300万公斤,产值达到9000多万元。
然而,包括呼和浩特市在内的内蒙古草莓产业的发展整体水平还较低,种苗外调、品种混杂、国产品种缺乏、繁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制约着草莓产业的发展。“‘育苗’是制约着草莓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内蒙古也不例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长张运涛坦言。
去年,由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牵头编制的《设施草莓基质种苗繁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通过审定并发布,标志着内蒙古设施草莓种苗繁育有了自己的地方标准。
结束引进历史本地种苗成抢手货
早春3月,新城区塔利村的草莓采摘园内春意盎然,一排排翠绿的草莓茎下,探出一个个鲜红欲滴的草莓果,再配上好听的名字“隋珠、雪里香、桃熏”,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据大棚的主人程永强介绍,自今年3月8日,呼和浩特第三届草莓节开幕以来,来他这采摘的人就络绎不绝,尽管每斤的采摘价在60-100元之间,但他承包的6个大棚仍然供不应求,草莓一红很快就被采摘一空。
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随洋说:“品质好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2008年,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专门成立了草莓科研组,从源头入手,致力于解决草莓脱毒种苗的供给问题。2018年,该院建成内蒙古第一个集草莓脱毒种苗—检测—快繁于一体的草莓良种繁育中心,结束了呼和浩特市从外地进口草莓苗的历史。
王蒙华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后白庙子村的草莓种植户,2017年,他从辽宁丹东引进了“红颜”品种进行种植,由于引进的是裸苗,缓苗定植后成活率并不高,植株长势也不好,无耐之下王蒙华狠心将棚内的定植苗全部拔掉,又从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引进本地培植的“隋珠”品种进行种植。王蒙华说:“从生物技术研究院引进的这个苗不是裸苗,是带基质的,不用缓苗,成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后期长势好、果型好、产量高,春节前后每斤草莓采摘价卖到80元左右。”王蒙华尝到了种草莓的甜头,今年他又多承包了几个大棚,准备扩大种植规模。
用户的评价是最好的佐证。近年来,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有30万株脱毒草莓苗被北京市昌平区种子管理站直接订走。北京市昌平区种子管理站徐全明站长说:“我们从2015年开始使用生物院提供的种苗,经过对比试验发现,生物院的种苗不用缓苗,病害很少,定植后的3个月内几乎不用打药,抗逆性强。生育期缩短,比裸根苗提早半个月上市,座果率高(连续开花结果能力强)、果型好、畸形果极少。”
“如今我们生物院的草莓苗,已经形成品牌效应,成为昌平区草莓种植户眼中的抢手货。”随洋高兴地说。
严格把控过程实现草莓优质安全生产
设施农业里环境湿度大、温度高,极易发生病虫害,草莓更是设施农业里病虫害经常光顾的对象。吃的安全不安全,已经成为群众消费草莓的首要顾虑。
据了解,呼和浩特每年种植的草莓品种在24-28个,主要有红颜、甘露、章姬、圣诞红等,大多是国外品种。“去年,我们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在草莓品种选育上又有了新突破,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它最大道特点就是病虫害少、产量高、口感特别好,我们给他起名为‘昭君’”。然而据随洋介绍,少量国产品种目前只处于引种试验阶段,并未大面积推广。
为此,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依托自身资源——京蒙科技合作内蒙古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平台和内蒙古绿色防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先后引进了台湾、日本、欧洲等国内外几十种绿色防控产品,经过集成、分项试验以及对比分析,形成了解决草莓等设施作物常见病虫害的有效产品体系,真正实现了草莓的绿色栽培,并在呼和浩特市的各大草莓种植基地推广应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09/9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