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旬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启示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全县7734户、2万多农村贫困群众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两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20万元,同时发放救灾款52.6万元、救灾粮45.5万公斤、衣物6000万件,受灾群众衣食基本无忧。投资431万元,资助残疾人医病600多名,改造残疾人危房8570平方米,扶助残疾学生34名。

  ——扶贫开发深入推进,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新的改善。两年投资640万元,建成21个扶贫重点村,完成260户、1300人的移民搬迁。扶持贫困乡村发展主导产业,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从2005年的865元提高到1510元,全县又有6.46万贫困人口脱了贫。

  从弘扬传统美德入手,重视人的素质

  ——以“五进”农家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他们把弘扬传统美德和普及现代文明作为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美德进农家、知识进农家、欢乐进农家、绿色进农家、新风进农家活动,弘扬传统美德。近两年全县共评出文明卫生户4684户,十星级文明户3720户,好媳妇566名,好公婆638名,好少年986名。

  ——加强培训,努力培养新型农民。围绕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现代农业,定期举办培训班、专家讲座、开辟电视专栏,因村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近两年,全县共计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100期,培训人数达15万人次。

  ——增加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投资1174万元,建成农村图书室130个、文化活动室115个、体育健身广场80个,配置健身器材800多台(件),还购置了价值10多万元的锣鼓、唢呐、板胡等文化活动用品,为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近两年全县农村共举办各种活动150多场次。

  坚持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建立有效投入机制

  ——政府积极履行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主体的责任,让公共财政的阳光向农村倾斜。县委、县政府在处理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县城建设与新村建设、市民利益与农民利益关系时,尽最大努力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2006年以来,旬邑县财政用于农村道路建设、新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资金达2190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30%。

  ——用政策调动农民建设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乡村道路建设、村庄公共设施建设中,他们先后出台了“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政策,近两年群众投工投劳折合资金和自愿捐资共计3530万元,弥补了国家投入的不足。还采取部门包建、企业帮扶、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等办法,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吸引社会资金723万元,形成了共建村的合力。

  ——县为平台、捆绑使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坚持将计划、扶贫、水利、农业等不同渠道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捆绑,向重点项目集中,近两年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2亿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优秀村支书成了副科级,村干部卸任后照样拿工资。从2006年开始,县上对村建设中成绩特别突出的优秀村支书破格提拔享受副科级待遇,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并建立专门档案,工作报酬由过去的补贴变成工资,每月916元,由县财政统一发放,政治上享受副科级待遇,正常离任后享受国家干部的退休待遇。已有13名优秀村支书享受了这一待遇。

  ——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农民成为村建设的主人。全县村村成立了村民议事会,不论是建新村、盖学校,还是修路、通水等事项,都由村民议事会通过“一事一议”讨论决定。工程建设实行招标制,由村民议事会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同时,不断改进村务公开,完善村规民约,让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强化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组织选人与群众选人相结合,注重从有文化的年轻人、致富能手,特别是妇女中发展党员,近两年新发展农村党员710名,优化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他们还从近几年毕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公开招考了14名大学生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建立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依法理顺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养殖小区 义务教育阶段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