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旬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启示


不发达地区推进村建设的路子应该怎么走?产业如何发展?社会事业如何全面推进?农民如何得到更多实惠?2003年以来旬邑县开展新村建设的做法初步回答了这些问题,为我省贯彻十七大精神,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扩张,全面提升、整体推进

  ——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并重,全县70%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治理。2006年以前,旬邑县结合扶贫重点村建设和移民搬迁,进行新村建设,使全县近三分之一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实践中,他们探索出了整体搬迁、旧村改造、田园风光和依托城镇四种新村建设模式。截至2007年底,全县累计建设新村92个,加上旧村改造,共计198个,占全县自然村数72%。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基本解决。两年来,全县共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973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280万元,新修通村柏油(水泥)路515公里,比原计划提前3年实现塬区所有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目标。投资2876万元,建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12处,解决了112个村、9.2万人的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6%;投资2952万元,完成206个自然村、615公里农网改造,农村供电能力大大提高,实现了行政村全部通电。

  ——巩固已建成的示范村,不断提升村建设水平。2006年以前建成的示范村水平相对较低。近两年,他们对原来已建成的示范村按照新标准,配套建设沼气池、卫生厕所、澡堂、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和便民超市;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强化产业支撑;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按照民主管理的要求,制定了村内公共设施管护使用及门前卫生“四包”等制度。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做精做优,进一步提升果业竞争力。两年全县新增果园9万亩,累计达到45万亩,农民人均1.7亩。通过省上认定的绿色果园面积25万亩,欧盟认定的有机果园面积5000亩。发展果农协会242个,入会果农2.7万多人,果业标准化生产和果农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培育营销龙头企业24家,农民经纪人2540人,在沿海发达城市设立直销窗口38个,年出口苹果3万多吨。2007年,全县苹果总产34.6万吨,产值6.92亿元,果区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以果带畜,形成果畜良性循环。旬邑县把畜牧业作为果业的配套产业来抓,积极推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同时把新村建设与养殖小区建设一并规划、同步实施,呈现出以果带畜、以畜促果的良性循环发展势头。目前,全县种草面积达15万亩,建成养殖小区37个,养牛大村19个,养猪大村16个,存栏各类牲畜59.2万个羊单位,比2004年增长42.5%。

  ——以培训促转移,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积极实施“阳光工程”,依托县农技校、农广校、职业中学等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了旬邑木工、缝纫、建筑等劳务品牌。近两年,县财政用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资金300万元,培训农民近万人(次),年输出劳务5.7万人(次),比2005年新增劳务1.9万人(次),年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同时,借势村,开发乡村旅游业。投资430万元,配套建设了石门山森林公园、赵家洞石窟、马栏革命旧址和县博物馆等,新修改造旅游专线120多公里。2006年以来,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

  着力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差距,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农村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位居咸阳市前列。投资6000万元,改造、新建学校235所、7.6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舍全部改建为砖混结构的平(楼)房。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公用经费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两基”巩固提高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旬邑中学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教育完成率达到99.8%。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资627万元,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村村建起了卫生室,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全县22.37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1%,荣获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养殖小区 义务教育阶段 基础设施建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