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工业化利用破解秸秆难题的方向和出路


  第二,运输时间长。“百里不运草,千里不运粮”,运费高是秸秆规模化利用的瓶颈。我国秸秆资源分布不平衡,秸秆收集半径越大,运输时间越长,费用就越高。秸秆发电厂最理想的辐射区域是30-50公里,但为了收集到足够的秸秆,一般需要辐射到50-100公里,造成企业成本增加。

  第三,储存难度大。秸秆本身不易防火、防水,难以长期储存。企业收购辐射地域有限,与农地之间距离远,运输路程长,加之秸秆收集后缺乏初加工,容易出现腐烂,进而影响利用效果。

  (四)核心技术不成熟,已有技术有待推广

  第一,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有待加强。2012年,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4.1%,各种利用方式占可利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肥料化利用量占26.4%,饲料化利用量占27.8%,基料化利用量占2.9%,能源化利用量占13.6%,原料化利用量占4.2%。可见,我国秸秆利用还停留在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农业化利用方式上,而发电、造纸、沼气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工业化利用方式所占的比例很小。我国秸秆沼气利用工程仍处于发展阶段,规模化生产和利用程度不高,主要用于生活供能,普遍存在规模小,运行状况不佳的情况;传统秸秆造纸污染严重、需水量大、能耗高,秸秆造纸有待清洁化、高效化。

  第二,现有秸秆工业化利用的成熟技术有待推广。在能源化利用方面,广州迪森公司开发的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将其转化为成型燃料、可燃气及生态油的技术日臻成熟。对秸秆通过固化、气化及裂解等技术,产出的成型燃料、可燃气及生物质裂解油能够替代重油等传统能源,转化率高,具有成本低廉、生态环保的优点。在原料化利用方面,山东万华实业集团的秸秆生态制板技术,以真空纤维分离技术剥离秸秆中的强力韧性纤维,再以MDI生态胶作为秸秆板的黏合剂,高效利用秸秆,优化板材性能,在不释放甲醛的同时使其较一般板材更加坚固。北京五星腾达公司、山东泉林纸业公司等企业研发的秸秆清洁制浆技术在出浆率、用水量、耗能等方面都比传统的秸秆造纸技术更加高效、节能和环保。但是由于这些技术的初期投入普遍较大,而目前政策所给予的支持力度不足,市场认知度不高,稳定的消费市场尚未形成,使得现有技术推广缓慢。

  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引导秸秆利用方向

  第一,充分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改变秸秆是废物的落后观念。秸秆是粮食生产的伴生物,是宝贵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秸秆利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其经济价值,政府应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提倡秸秆综合利用,寻找高效利用秸秆的科技出路,使得企业及农民 “有利可图”,实现秸秆从“垃圾”“废弃物”到“宝贵资源”的转变。

  第二,确定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方向,优化产业链。秸秆利用由传统化、低附加值向现代化、工业化、规模化转变,形成高效、清洁的利用方式是未来秸秆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治本之策。整合不同的秸秆利用方式以发挥秸秆资源所能带来的最大效益,诸如热电联产、秸秆生产乙醇的废渣再生产沼气等。

  (二)统筹规划,构建长效机制,加大秸秆工业化利用政策支持力度

  第一,设立专项资金,加强信息发布和技术指导,统筹中长期规划,合理布局秸秆利用项目。资金来源可以是多方筹集,可以由国家专项拨款设立,也可从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抽出一部分用于控制秸秆焚烧,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各级政府应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为秸秆利用提供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体系、模式平台及技术指南。各地应做好秸秆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根据秸秆的分布特点,合理规划秸秆利用项目和产业发展的地址和规模,延长秸秆梯级利用的产业链,逐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格局。

  第二,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政策合力。环保、农业、财政、能源、交通等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要合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在禁烧上联动,在综合利用政策的制定、推行、落实上更需进行沟通和协作。

  第三,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对秸秆利用政策支持不应局限在项目前期,同时应延伸至中后期运行及监督阶段。大力扶持秸秆利用的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积极发展秸秆利用小型企业,鼓励就地消化秸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构建包括资金扶持、财税优惠、交通运输保障等措施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体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综合利用 饲料 沼气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