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河南漯河市重“疏”严“堵”探索秸秆禁烧新模式


 

  10月10日,省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全省共发现秸秆着火点154个,漯河市各县区均未发现着火点。这也是漯河市自2012年提出秸秆禁烧总体目标后,连续三年探索禁烧经验带来的结果。

  当天下午,记者赶赴漯河市多个乡镇,探访该市的秸秆禁烧工作。

  在后谢乡孙店村,记者碰到正在田间巡查的乡党委书记孔祥卫。与秸秆禁烧的紧迫形势相比,他倒显得一脸轻松:“现在让烧都不会烧了,防的是由烟头、机械等引发的暗火。”

  孔祥卫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印证。在孙店村邻近公路的地头,年近60岁的朱保卫正准备在自家地里播种麦子,粉碎过的秸秆渣掺在土中,黄白分明。“你信不?俺这用秸秆还田的地,比不用的一年多打200斤粮食。”

  在老朱看来,利用秸秆还田,每亩地能得到乡里10元钱的补贴不说,每年还多收入200多元钱,“这几年都这样,人省事了,地也发虚了,你还烧它弄啥?”

  根据后谢乡的部署,每年夏秋收获季节,除2名乡干部分包孙店村外,村里的“两委”班子及31名党员把全村156户的耕地全部分包到人,还成立了11人的流动“巡逻哨”,确保每一地块都有“双重”防护。

  有“奖”能“防”,这是让孔祥卫逐年省心的秘诀之一。连续几年的疏堵结合,全乡从未出现过着火点。事实上,后谢乡的成功禁烧,是漯河市51个乡镇的一个缩影。记者在多地发现,秸秆还田已成为大多数农户的自觉行为。

  记者了解到,今年秋收以来,漯河市有1.1万名党员干部放弃国庆假期,在沙澧大地的田间地头奔走忙碌,打响秸秆禁烧这场硬仗。10月3日,市委书记马正跃带领有关部门对各县区秸秆禁烧工作进行巡查。6日,市长曹存正赶赴各个禁烧点现场指导禁烧工作。

  通过全市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漯河的秸秆还田率由2012年的87%上升到2013年的90%,今年预计将达到92.5%。

  目前,漯河市逐步探索出秸秆还田、分包到位、社会监督、群众自觉的重“疏”严“堵”的“禁烧模式”:市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实施奖补,各县、乡根据地方财力,每亩地拿出10~20元对秸秆还田的农户给予补贴。形成了市领导分包县区、市直部门和县区领导分包乡镇、乡镇领导和县区直部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和农村党员包户的分包责任体系,由市常委部门组成督查组督查各个县区,利用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进行实时监督,逐步引导群众由习惯性焚烧向自发利用转变。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三年的努力,彻底改变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习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打造碧水蓝天,建设美丽漯河。”漯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瑞红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粮食 耕地 田间地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