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两岸农科生上海崇明种草莓 搞生态农业在降低成本上动脑筋


 

  “做生态农业的成本不能太高,有机不一定最贵,更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说这话的是台湾人黄一峰,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农业。2012年,黄一峰在北京和来自上海的余进结缘。余进是湖北人,1986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现为扬州大学)园艺系。两个种草莓人随后合作在崇明港西镇种植生态草莓,带农民致富。

  黄一峰的父亲曾开辟了南台湾农村的第一个观光采摘草莓农场。父亲去世后留下10亩地,传到他手里,爱种不种都要种。原来台湾的草莓也因为打农药过多,当地人不吃。黄一峰就开始琢磨怎样种植生态草莓。种草莓最怕的是“二点叶螨”,俗称“红蜘蛛”,一旦染上就需要喷药,喷药一星期就能导致草莓秧死掉。黄一峰研究出利用捕食螨来吃掉“二点叶螨”的办法。

  余进大学毕业回湖北老家三年后来到崇明,与大学同学、崇明姑娘结婚。他做过占地5300亩的崇明东平森林公园第一任书记,管过园内500亩地的果园。

  昨天上午,在假日岛农庄的生态草莓基地,黄一峰介绍了有机栽培,余进则进一步说到了全封闭的基质育苗。经多方考察,他们用锯末、稻壳再加有机肥培育出来的先天种苗能确保有机无病,被称为“脱毒苗”,以后就可以少用药甚至不用药。草莓种植有学问,怎么吃也有讲究。余进认为,草莓运输的半径不能超过200公里,在物流全程冷链的条件下,草莓在2小时以内鲜食味道最佳,6小时也不错,12个小时吃到还有营养,因为这个状态下的草莓是“活体”。不过余进还特意加了一句,如果2个小时能带到家里应该马上放进冰箱冷藏,在0℃它还是“活体”,可以保存三天。

  推广生态种植方法,关键是成本。黄一峰和余进收集崇明当地的微生物,如秸秆、芦笋杆、豆粕和水产品的下脚料可以作氨基酸肥,放在田里,然后生产出让人交口称赞的生态草莓,这就是被崇明县农委高度认可的崇明家扶家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杰作”。现在,港西镇附近的农民也“复制”了假日岛农庄的生态栽培法种草莓,长势特别好、味道特别甜。一般夫妻两人种5亩地,去掉10万元的成本,纯利润可达20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育苗 稻壳 园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