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湖北黄梅县周碾村:和乡亲们共种“生态田”


   人物简介 李明攀,1981年生,湖北黄梅县孔垄镇周碾村农民,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系毕业,曾任展讯通信设计公司工程师,参与多年芯片研发。2009年回到黄梅县从事开发生态农业,现在经营土地1100多亩。

   我这一年从发展生态农业中获得的“收成”更多了,秋天又流转了700亩土地,扩大生态农业种植规模。

   2009年,我回到黄梅县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去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对我搞生态农业无疑是巨大鼓舞。我当时就想扩大种植规模,但秋 收之后,农民很快又在地里种了菜。等着菜地里的菜收获结束,我就找苦竹乡的乡亲们商量,一下子和油铺、牛牧2个村10个村民小组签下了流转700多亩地的 合同。

   我除了种传统水稻外,还种黄豆、黑豆等杂粮。田里种啥,我和别的农民一样,但怎么种,我和他们区别可大了。我种田坚持“三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前两年,说实话,没有利润。今年的细账还没来得及算,但一定能有利润。

   我们种的粮食和杂粮通过网络销售了六成多,至少有15万斤。普通稻谷卖到粮站是1元多,大米进了超市也就2.5元1斤,我们的大米网络销售价格已经到了8 元钱一斤。“三不”种田,虽然每亩地收成比别人减少四成左右,但价格却比普通大米和杂粮高出几倍,这坚定了我搞生态农业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乡亲们逐步接 受生态农业的理念,愿意和我一起种“生态田”。

   刚回到村里种“三不田”,我先种了460多亩。那时,几乎没人理解我,连家里人也不放心。3年下来,我用成效说服了大伙儿。现在,愿意和我一起种“生态田”的乡亲们更多了。

   这一年,在“生态田”里学习的东西不亚于读大学。我从《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传统农业典籍里寻找到了不少生态农业的实用技巧。我们的老祖先非常重视 农业的生态发展。很多时候,不是种田产量低,而是田间管理没跟上。我根据传统农业理论改进田间管理,每亩地还真提高了一两百斤产量。

   今年我们新流转了200多户农民的土地,基本顺利。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吸引更多乡亲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发展生态农业,让更多的乡亲从这个大产业中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态农业 大米 土地 田间管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