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管道沼气”进村入户惠村民


    12月6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北流市新圩镇平安山村鞍台岭组。走进鞍台岭,今非昔比的新景象让人耳目一新:洁净的灶台、淡蓝的焰苗、柔和的灯光,以往烧柴产生的满屋烟气味没有了;过去家家户户随处可见的砍柴大刀全部“退休”了……房前屋后景色靓,院内洁净堂内亮,不见炊烟闻饭香。这一切的变化,缘于一种环保洁净的绿色能源——沼气。今年10月,平安山村鞍台岭通了沼气,不仅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改变了村里的环境,也让农家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环保卫生洁净的新生活。

    沼气入户 点亮村“福气”生活

    走进60多岁的杨阿婆的家中,她正在厨房给上小学的孙子准备中餐。只见她熟练地打开沼气管道开关,扭开沼气灶炉阀门,蓝幽幽的火苗旋转着直往上蹿。一会儿功夫,一碟绿油油的青菜就上桌了。

    “现在有了沼气灶,再也不用砍柴了,也不用买煤气了,一会工夫就能做好一顿饭,做饭既省事又卫生!这沼气就是一种‘福气’,让我们生活更舒心了,我打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杨阿婆的脸上绽放着一脸喜悦之情。

    正如杨阿婆所说,这一切改变得益于沼气工程的推广。如今,在北流许多农村都用上了“新能源”,越来越多农家从土灶台前“解放”出来。

    小小沼气带给鞍台岭的改变远不止这些。在村民黄小红家里,她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白账:在此之前,她家一直用煤气煮饭、烧水等,煤气用完了,还得自己拉着煤气罐到镇上充气,价格贵不说,来来回回,也浪费不少时间。现在,只要打开阀门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每方沼气的价格比煤气便宜,一个月下来,省下不少开支。用上沼气的黄小红着实尝到了甜头,这不,几天前,她还把家里的灶头拆了,厨房也变得更宽敞明亮许多。

    走在鞍台岭的村道上,很多村民都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家里都已经用上了沼气,非常方便。村民李大婶把红薯硬塞到记者手里,她笑着说:“这些红薯就是用沼气煮的,非常快就煮熟了,你快尝尝看。”

    沼气入村 牵住生态建设“牛鼻子”

    鞍台岭组村民用的是“管道沼气”,是从新圩镇平安山村养殖场投资建设的一座容积600立方米、能同时向100 多户村民供应沼气的“大型集中供气”沼气池引入的。该沼气池日产沼气180立方米,因为是集中供气,农户不用养猪、不用建沼气池也能用上沼气,深受农民喜爱和欢迎。

    “推广户用沼气建设工程,就是抓住了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为文明村庄建设找到了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随行的北流市农村能源生态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不仅解决了非养殖户使用沼气的问题,还能解决规模化养殖场的排污问题,以这座容积600立方米的“巨无霸”为例,一天就能“消化” 掉12吨粪便。

    一座沼气池能带来多大效益?据专业人员估算,从节能效益看,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85立方米,可满足3至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燃料需求,每年可节约薪柴1.5吨,节电100千瓦时左右,节约燃料费300元左右。从经济效益看,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为20亩耕地提供肥料,每亩节约农药、化肥支出100多元,施用沼肥后的农产品产量增加,品质也能提升。

    沼气取代了农村烧柴、烧煤气,给农户带来看得见的实惠,这一惠民工程在北流市迅速铺开。据介绍,目前该市已累计建设沼气池数量居广西县级首位,以沼气产业为主轴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立方米 红薯 建设工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