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3+1”清洁水源田园能源


  河南省济源市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生地。自2005年起,济源市政府6年来坚持愚公移山的精神,累计投入2.62亿元,带动镇、村和社会各界投入近15亿元,先后实施了近4000个工程项目,大规模、持续地开展以造林绿化、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3+1”工作,使济源市城乡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济源市市长何雄表示,深入推进“3+1”工作,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的体现;二是突破济源发展过程中水、土地、环境容量等瓶颈的需要;三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需要。济源市是沿黄生态涵养带和太行生态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中原经济区上风上水的重要位置,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尤其重要;四是改善民生的需要。“3+1”工作始终坚持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主题,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土地后备资源、提高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

  在“3+1”工作的推动下,济源市着重开展了以“五清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村建设活动。

  一是保护清洁水源。为解决农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济源市累计投资两亿多元,建成了近500处饮水工程,率先在河南省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同时,为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监管,实行“三不批一限批”:即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没有环境容量的区域或没有经过容量置换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敏感地区产生不利影响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按期完成减排任务、总量超标、环境违法问题多、没有及时淘汰落后产能的镇(街道)和企业实施区域限批。今年以来,济源市共拒批了近亿元的可能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项目80多个,从源头上保护了清洁水源。

  二是建设清洁田园。济源市通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农业污染源普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建设清洁田园和绿色农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畜禽粪便资源再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低毒高效农药使用率均提高8%以上。

  三是普及清洁能源。济源市下大力气抓好沼气池建设。截至目前,王屋、下冶、邵原、大峪等位于山区的乡镇已建设10立方米的沼气池3.2万个,有5个沼气建设村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生态农业示范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以上。

  四是推广清洁养殖源。济源市明确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的范围。在养殖区内,强力推行生物环保养猪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优化畜禽养殖布局,促进散养向规模化养殖场(区)集中。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养殖场(区)“退川入岭上山”,对规模化养殖场(区)治理进行资金奖补,通过标准化生产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市通过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的养殖场区达50多家。

  五是美化清洁家园。济源市建立了农村“道路硬化、建筑美化、街巷收集、镇(街道)运输、市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何雄说:“济源市始终坚持把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推进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一是建立了户、村、镇三级联动网络,推进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运行模式,基本把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良性轨道。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每个村都配备一名保洁员,负责垃圾的收集分类;每个镇有专门的垃圾清运管理人员,负责对每个村收集的垃圾进行统一运输;市里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对垃圾进行统一处理。三是通过‘3+1’工作的持续开展,村与村之间结对子、搞竞赛,激发了每个村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热情,使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

  为强化农村环保工作,济源市还在基层设立4个环境服务中心,充实了基层环保力量,实现了环保工作走向基层、“重心下移”的目标。

  济源市近年来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今年,济源市财政列支10亿元支农惠农资金,强力推进以创建生态村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村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土地 强化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