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农村新能源吹起绿色风


     农村能源问题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和农民收入提高等大局。农村能源需求总量扩大,结构和种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以柴草、煤炭为主的能源保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的需求。发展农村新能源也就显得迫在眉睫,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也是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阳谷县在农村大力推行使用新能源,沼气池、电动车、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节能三宝”。
    沼气池催生生态经济
    走进阳谷县西湖镇翟庄村,难见柴草成堆,惟见绿树成行;不见炊烟袅袅,只闻饭香飘香。这正是小小沼气池起了作用,点亮了农民生活,扮靓了村。
    “以前我们村路两旁堆满了秸秆、柴草,不仅阻碍了交通,也损害了村容,自从我们村大部分户建起沼气池以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们把柴草、秸秆、生活垃圾、粪便等都倒入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气由管道输送到厨房。既能做饭、烧水还能照明,卫生、方便、安全,还可以节省电费。沼气让我们村有了很大的改变。”西湖镇翟庄村村主任谷保士满脸喜悦地说。村民王保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村里家家都种大棚蔬菜,一户用沼气池大约8——10立方米,每年产的沼气基本能满足农户的生活用能,不但可为农户减少燃料支出500多元,沼液、沼渣能当肥料,基本能满足地里的肥料需求,节省购买化肥、农药的钱近1500元,再加上能提高我们的蔬菜质量和产量,每年比同种蔬菜增收1000元左右,这一个沼气池一年就能够为农户节约增收3000元左右。
    近年来,该县把农村沼气池项目建设与农村改厕、改厨相结合,作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和促进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农民对这种新型环保能源的热情非常高,已建设户用沼气近万户。
    太阳能引领节能新风尚
    以前在农村,一到冬天,洗澡就成了老大难问题,普通农家没有专门的保暖设备,只能用大锅烧一盆水,洗完澡就很冷,很容易着凉生病。澡堂只有县城有,路远且不方便。有时整个冬天只有快过年时才能去洗澡堂洗一次澡。现如今,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太阳能地普及,钱包鼓起来的阳谷农民,花几千元安个太阳能已经不算个难事了。驱车在阳谷县农村,在一排排红砖白顶的平房上,配上房顶五颜六色的太阳能热水器,形成了农村特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太阳能热水器真是好东西,夏天冲凉不用电,冬天也可自动加温,真是方便又实惠!”狮子楼办事处王庄村王大爷笑着说。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台2平方米的太阳能,一年可以节约标准煤700斤。从成本上来讲,以一个普通三口之家每天使用150升热水为例,从20℃的常温水加热到50℃的热水,如果使用电热水器,一天的成本为3.6元;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平均一天的成本为1.2元。一天就相差2.4元,一年就是876元。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既节省了能源,还省钱,而且还看不到烟,现在它在农村很受欢迎。
    电动车助力乡村低碳风
    “以前我们这里结婚女方都兴陪送‘摩托车’作为嫁妆,现在都改成‘电动车’,节能环保还省钱。”女儿即将出嫁的刘大妈说。这是阳谷电动车推进“低碳婚姻”的一个实例。
    过去农民出门,如果近的话用自行车,远一点就用摩托车、拖拉机。自行车很慢,摩托车、拖拉机就很费油,现在村里兴起了电动车,快捷、低碳又省钱。西湖镇东干村是一个边远村,毗邻莘县,修通水泥路后,全村90%有了电动车。支部书记王怀兴乐呵呵地说:“以往去趟县城,来回要2个多小时,如今骑上电动车,连1个小时都用不了,真是方便多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蔬菜 拖拉机 发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