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甘肃省长刘伟平:围绕节水核心发展循环经济


  记者:从地图上来看,甘肃的形状有点像一个玉如意,它南北最远的距离有2000公里,也许就是因为这么远,所以甘肃的内容也格外地丰富,它既有荒滩戈壁,也有青山绿水,它既有一年从春到冬吹不停的风,也有从秋压到夏,压不完的沙。而就是在这样与大自然的合作与博弈的过程当中,甘肃人一手饮水治沙,一边筑塔留峰,一边保护着生态,一边发展着能源。那么在未来5年,甘肃将会走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我们专访了甘肃省长刘伟平。

  简历:

  刘伟平 1953年5月生 黑龙江富锦人

  2006年11月 任甘肃省委副书记

  2010年7月 任甘肃省委副书记、副省长

  代省长

  2011年1月 任甘肃省省长

  记者:说到甘肃的时候,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舟曲就是去年8月8号发生特大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到现在已经将近8个月了,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舟曲老百姓的生活现在怎么样了?

  刘伟平:本来是用了一个临时居住搭帐篷的办法,我们试验了一下,当时12月份的时候,就是帐篷里生炉子还过不去,还是比较冷,后来我们就采取在县城里头的一些没有出售出去的一些商品房,政府把它租下来。

  记者:有多少灾民能搬进这样的商品房?

  刘伟平:(政府补助)一个人200(元),一户4个人也就800块钱,在当地就能租下来房子,大部分灾民选用了这个方式,那么大概还有一百多户没有投亲靠友的这种条件,或者自己不愿租(房),政府就采取了刚才我说的办法安全过冬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解说:经过一个冬季的漫长等待,舟曲灾区重建在今年4月全面展开,被泥石流覆盖的三眼峪沟、罗家峪沟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也已经开工。

  刘伟平:今年我们是力争把灾民的房子,把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的这些服务设施,再一个城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像自来水要基本完成。

  解说:2000年前,张骞开通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位于丝路黄金路段的甘肃,是关系着这条通道繁荣的重要命脉。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在风沙和干旱中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创举,如今,人们对于这片土地,又增添了一些新的遐想。

  记者:那么有没有一件事情是在过去5年当中,其实甘肃一直在努力地去做,但是您认为还没有做得特别好,在未来的5年当中一定要实施好,一定要实现的?

  刘伟平:我们意识到甘肃的省情必须走节水才能实现我们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省情决定的。

  记者:所以所有的发展目标和规划都围绕节水的这个核心展开?

  刘伟平:对,农业的节水,我们也找到了自己的路子,甘肃叫旱作农业,在地里铺膜,中间起垄,天上的降雨都能集中在这个垄沟里头,使这个垄沟里头的墒情比较好,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通过这个技术过去甘肃不种玉米,现在可以种玉米了,所以我们粮食产量通过走节水旱作农业的路子,从800万吨增长到将近 1000万吨已经到了958万吨了。

  记者:完全能够自给?

  刘伟平:过去粮食是要靠调进的,现在完全可以自给。

  解说:曾经以苦甲天下著名的甘肃定西地区,不仅在“十一五”期间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通过打造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成为甘肃发展现代化农业体系的缩影。

  刘伟平:恰恰是因为这种种植结构的调整,使它(定西)改变了面貌,因为它干旱,过去是种什么庄稼,什么庄稼都旱死了,在不断地探索当中发现马铃薯很适合,它这地方的种植马铃薯种植成功了,有收入了,又在脱毒种薯(技术)上,在这个地区得到了很大普及。

  记者:我们一下飞机,然后接我们的人说真不好意思,说今天兰州起沙尘暴了,我们的天气不太好,说你看,真是你们来第一天就碰上这么一个天气,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第一我没觉得这个沙尘暴很厉害,第二我就觉得为什么他会觉得沙尘暴的天气会觉得有点抱歉?

  刘伟平:对,现在沙尘暴刮到北京,因为风头、风源都是从甘肃,要不就是内蒙,所以一来就碰上这个天,那首先跟你说声抱歉。

  记者:那沙尘暴这个事会在您心里或者说很多甘肃人心里会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或者说是很纠结的事?

  刘伟平:那不。我们都习惯了,但是我跟你说,现在这个沙尘暴比过去慢慢减弱了,这减弱一个是生态变化,第二个和我们现在风电建设有关系。你想想看,原来沙尘起源的地方现在我们把它竖了这么多风力发电的电杆,很多风都被风能发电给吸收掉了,反过来说风害变成了一个宝了变成我们风力发电能够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风能 马铃薯 核心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