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推广屡遭坎坷
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是赤峰市红山区城郊村农民李建新潜心研制的技术成果。在李建新家中,记者见到地上立着一个直径1米多粗,高1.7米的沼气罐,而与沼气罐相连的厨房灶台上,则飘出饭菜的香味。据李建新介绍,这种沼气罐主要以秸秆为原料,再加少量猪粪,只需养1头猪就可使用1年。由于罐在地面上,只要一打开下边的小门,沼渣和沼液就会自动流出,省时省力。
这项新技术使用的是干式发酵,投料量小,产气量高。造价与一个8立方米的有机玻璃钢沼气池大体相当。在相同投料量情况下,其产气量是地埋式沼气池的4倍,一次装料可使用90天以上,不需要中间再进料、出渣。一年内的使用时间比地埋式沼气池长3个月。
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研制成功后,既能弥补沼气池粪源不足,还能化解出渣难题。然而,这项新技术在推广中却屡遭坎坷。李建新感叹到:“技术是好技术,就是推广太难了!”
为了研制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李建新历经4年时间,投入10多万元,已拿不出更多资金来示范和推广。为此,他多次找到赤峰市有关部门,可要试点需要先免费制作10套样品。除了资金匮乏,这项新技术的推广还面临着补贴政策上的樊篱。目前,农户每建一座沼气池,国家补助1500元,市、县两级也有一定的补贴。而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不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池型之列,不能享受到各级财政的沼气补贴,很难推广。
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这项来自于基层的技术,或许在技术上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在示范过程中还需国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12-08/8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