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赤峰10万沼气池3成闲置 农村能源革命气不顺

网友投稿  2010-12-08  互联网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沼气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好处。立足于村建设,自治区从2000年开始,把农村沼气建设同改厨、改厕、改圈、改水结合起来,已建成户用沼气池40余万座。然而,部分地区的户用沼气池有效利用率偏低。以赤峰市为例,目前全市建成10多万座沼气池,沼气池建设初期,农户尝到了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带来的好处,但后期因粪源缺乏和服务滞后等问题,个别村沼气池利用率开始下降。如今,赤峰市的沼气池利用率仅为70%,有近3万多座沼气池闲置。按每个沼气池平均造价3500元计算,1亿多元的投入白白浪费。

  “粪荒”考验沼气推广

  在赤峰市红山区桥北镇六大份村,农民周学武家的猪圈、沼气、厕所3位一体大棚已建成2年,可猪圈里却堆满了杂物,空空的沼气池里只有很少积水。据村干部介绍:“自2006年以来,村里在住宅和大棚里建了219座沼气池,能正常利用沼气池的不足20户村民。全村的养猪户不到1%,养牛、羊、驴的农户少之又少,没有粪源何来沼气,现在的沼气池、灶具都成了摆设,只有改建过的厕所还能用上。”

  畜粪是生产沼气的原料。对沼气户来说,要想正常用气,就得长期养畜。畜粪缺乏,沼气池“吃不饱”,最终只能闲置。为了维持沼气池正常产气,一个 8立方米的沼气池要养3~5头猪才能保证粪源供应。“现在农民最多养1头猪,做为年猪自食”,周学武说:“现在生猪价格忽高忽低,最高达到14元/公斤,最低时10元/公斤,价高时养一头猪能赚300多元,价低时刚能保本甚至赔钱,现在玉米价格涨到2元/公斤,大多数农民都不愿养猪了。”市场的波动,让农民对养猪望而却步。

  使用过1年沼气的农民马桂林深知沼气的好处。“打着火就能做饭,比烧玉米秸秆干净多了,沼液、沼渣又肥田又能杀虫。”可现在马桂林却把沼气池全部拆除了。“家里养一头猪,粪源供不上,就得到外边买牛粪。一个沼气池装4方牛粪,连牛粪带运费就是260元。随着买粪户的增多,牛粪价格也一路走高,附近养牛场的牛粪由原来的每方35元涨到了65元。”马桂林说。

  个别沼气示范村养殖业的滑坡,对沼气池利用产生了一定冲击。沼气池靠买粪来维持,沼气池建的越多,粪价就会越高,沼气池运行成本就会越高。“粪荒”对户用沼气推广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190多个住宅沼气池停用

  两年前,敖汉旗新惠镇红娘沟村一度成为赤峰市的沼气建设示范村。来自自治区、赤峰市的检查团、参观团络绎不绝。然而时隔两年,全村建成的190多个住宅沼气池却相继停用,用沼气做饭的农户寥寥无几。一个个8立方米的闲置沼气池大坑,象一串串问号,散落在农户的庭院中。

  敖汉旗新惠镇红娘沟村农民孙辉的家中,灶台上摆着两套灶具:一套是沼气灶,一套是煤气灶。他家是全村坚持使用沼气时间最长的一家农户,由于出渣难等技术问题,他家在去年也不得不改用煤气灶了。

  “沼气既得吃得进,还得排得出,可人工出沼渣太费劲,机械出沼渣又没设备,出过几次料后就没耐心了。上一次出渣,我和妻子用水桶整整出了两天,2米多深的沼气池,人根本受不了沼气池里的气味。”孙辉说。 敖汉旗新惠镇红娘沟村村主任房永军介绍,自2006年起,全村分两批共建了194座沼气池,头两年使用效果非常好,可第3年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由于村里还没有配备抽渣车,村里大部分沼气池,只填了一次料就再也没有换料,现在全村的沼气池基本上都已停用。

  而在赤峰市红山区六大份村,政府配备的抽渣车村里却一直没有利用起来。2年前,这台抽渣车刚投入使用,部分配件就坏了。由于缺乏维修资金,这台设备整整闲置了两年。

  提高沼气池的利用率,完善沼气池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目前,赤峰市已建成沼气服务站270多个,其中给部分服务站配备了新型出渣车50台。但这与全市10万座沼气池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即使沼气服务站设施配齐了,人员工资、燃油费等运行费用依然无法解决,农户对接受有偿服务还有一个认识过程。赤峰市农牧业局一位沼气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应该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做为沼气服务体系的运行经费。在确保提高沼气池利用率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管理。

  新技术推广屡遭坎坷

  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是赤峰市红山区城郊村农民李建新潜心研制的技术成果。在李建新家中,记者见到地上立着一个直径1米多粗,高1.7米的沼气罐,而与沼气罐相连的厨房灶台上,则飘出饭菜的香味。据李建新介绍,这种沼气罐主要以秸秆为原料,再加少量猪粪,只需养1头猪就可使用1年。由于罐在地面上,只要一打开下边的小门,沼渣和沼液就会自动流出,省时省力。

  这项新技术使用的是干式发酵,投料量小,产气量高。造价与一个8立方米的有机玻璃钢沼气池大体相当。在相同投料量情况下,其产气量是地埋式沼气池的4倍,一次装料可使用90天以上,不需要中间再进料、出渣。一年内的使用时间比地埋式沼气池长3个月。

  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研制成功后,既能弥补沼气池粪源不足,还能化解出渣难题。然而,这项新技术在推广中却屡遭坎坷。李建新感叹到:“技术是好技术,就是推广太难了!”
为了研制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李建新历经4年时间,投入10多万元,已拿不出更多资金来示范和推广。为此,他多次找到赤峰市有关部门,可要试点需要先免费制作10套样品。除了资金匮乏,这项新技术的推广还面临着补贴政策上的樊篱。目前,农户每建一座沼气池,国家补助1500元,市、县两级也有一定的补贴。而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不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池型之列,不能享受到各级财政的沼气补贴,很难推广。

  移动式秸秆沼气发酵罐这项来自于基层的技术,或许在技术上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在示范过程中还需国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12-08/8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