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近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么,在广大农村,农民群众对这些新能源有着怎样的认识?新能源的利用程度如何?他们对新能源推广又有着怎样的期盼?今年暑期,德州学院化学系调研团队先后选择了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新泰市西张庄镇、莱阳市古柳街道办事处的 14个村庄,通过入户访问、发放问卷等方式对新能源推广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
煤和液化气仍是主力军
调查发现,农村家庭中做饭目前使用煤的占26% 、使用液化气的占29% 、使用电的占21% 、使用柴、秸秆的占19% ,使用天然气的占5% 。煤和液化气依然是家庭能源的主力军,虽然早期烧柴火的大锅灶仍然存在并且仍在使用,但是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而且使用者以老年人居多。
烟台莱阳古柳街道办事处柳沟村一共 320户,家中拥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占6成以上。中年妇女宋来青家里刚买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政府给补贴了 13% ,她只出了 1740块钱。她说,以前夏天洗澡是把凉水晒热后洗,冬天就要去澡堂洗。现在买了太阳能热水器,什么时候都可以在家里洗,很是方便。
调查发现,太阳能在农村推广的效果比较好,而且在农村宣传的比较全面。90% 的被调查者知道太阳能, 58% 的被调查者对太阳能有一定了解或者有深入了解,只有 10% 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太阳能。在一些地方,虽然村民对太阳能产品有一定了解,但是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大多数农民还是用不上太阳能产品。大多数农民希望在利用太阳能方面最好能得到政府的补贴。
除了太阳能, 58% 的村民对风能和地热能源不了解,而实际生活中利用这两种能源的在农村几乎没有。
沼气和秸秆气化炉刚起步
新泰市西张庄镇西韩村王其秀家8立方米的沼气池是2002年由镇上统一修建的,自己只花了300多元,水泥、砖头、建沼气池的其他费用全来自政府补贴。另外,建沼气池子的同时还帮王其秀家实现了一池三改,他家的厨房和厕所比以前干净多了,王其秀很是满意。
不过,王其秀认为,沼气池的缺点是夏天用不完,到了冬天一天只能够做一顿饭,气量不足。有时沼气池子或是沼气灶出现了问题,不知道去哪里找人维修。
沼气池具有省钱、环保、实用和原料来源方便的优势,但调查组发现,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前景不是很好。除了传统思想和习惯阻碍外,济南地区30% 的群众、烟台37% 的群众、泰安55%的群众认为,冬、秋、春三季使用效果不理想是推广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组发现,沼气池在农村落实不足存在一些客观原因: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县、乡财力薄弱,没有能力满足沼气建设所需资金。此外,由于重建轻管影响了沼气池的使用,对沼气的推广工作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秸秆气化炉以秸秆为原料,实现了废物的多重利用和循环利用。但调查中发现,秸秆气化炉这种清洁新能源工具在广大农村几乎很难推广。烟台地区59% 的群众只是听说过而已,26% 的群众从来没听说过,只有不到10% 的人正在使用。
是什么原因导致秸秆气化炉的推广存在困难呢?调查中发现,宣传不到位、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后续服务滞后等是主要原因。同时他们还了解到,在秸秆气化炉的推广工程中, 45% 左右的村民希望政府能够进行资金补贴, 30% 的希望政府给予技术支持。
新能源推广任重道远
调查组认为,农村新能源建设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的农村公益设施,符合公共财政重点投入方向,应该继续采取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农民自筹、市场运作等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综合调查结果来看,新能源在农村的推广任重道远,还有很多基础性工作去做。
就沼气池的推广来看,沼气池建后服务系统并不完善,村民建设沼气池后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且沼气池占地面积大,冬天利用效果不好,维护工作比较繁琐。此外,虽然个别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补助措施,但落实的效果并不理想,还有后续服务跟不上,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不利于村民对产品的接受和使用。因此调查组认为,如果以村或者小组为单位,由于集体或者个人投入的方式建立一个大的沼气池,然后实现沼气商品化,这样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此外,把沼气生态村建设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建设、“猪(牛、禽)—沼—粮(菜、渔)”示范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10-26/8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