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 近年来,大港古林街及时转变发展思路,探索海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导渔民利用海水进行晒盐,同时兼顾海水养殖,将取之不尽的海水变成了一座座银光闪闪的“银山”,走出了一条发展海水循环经济的致富新路。
古林街作为大港唯一的临海街道,拥有近25公里的海岸线,海水资源得天独厚。在海洋开发实践中,该街积极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向丰盛的海水资源要效益。仅该街沿海渔村马棚口一村投资750万元兴建盐场,与周边的盐汪子形成海水循环体系,集海水养殖、晒盐、建筑材料于一体,晒盐兼顾水产养殖,既显现经济效益,又涵盖生态效应。
据盐场负责人介绍,建好盐池后,工人首先把3度(含盐度)的海水引进虾池养虾;收获虾后,海水盐度升至7—8度左右,开始养殖卤虫(虾饲料);收获卤虫后,海水盐度达到16—17度,放进盐池结晶池正好晒盐,稍加蒸发就生产出了原盐;出完盐,盐池里的涝渍集坨又可销售给建筑商作为新兴的建筑材料。这样,养虾、殖虫、晒盐、集坨“流水线”作业一举四得,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马棚口村去年出产海盐10000余吨,产虾100余吨,直接和间接解决村民就业 200余人。所产原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到出盐期,不到一个星期盐场的盐就会被厂家争先收购,实现尽产尽销。
记者在该村盐场遇到一名扒盐工人,他手捧雪白晶亮的海盐兴奋地说:“这压根儿就是白哗哗的银子!过去逮鱼儿,收入少,危险大,如今不用出海也能收银子,这差事美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8-02/8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