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东沿海的宁海县,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县域循环经济试验区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12年,成功创建浙江省沿海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宁海县委书记王剑侯说,“将建成高山蔬菜、高山茶、土鸡养殖、海水内循环养殖等绿色产业基地和海滨生态森林温泉旅游休闲胜地,使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人民生活全面跨入小康阶段。”
“生态环境就是投资环境。”宁海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近5年,宁海共投资30多亿元兴建200多个污染处理项目,关闭了300多家重污染企业。全县总体水质保持二级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62%。
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同步“双赢”
地处宁海县北部强蛟半岛的宁海湾开发区,是宁海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标杆”。沿着滨海主干道进入开发区,一座投资200亿元的现代化电厂——浙江国华宁海电厂在这里拔地而起。“一期工程85亿元的投资,有20亿元投向环保。”电厂总经理陈杭君介绍,“目前电厂除尘率达到99.3%,脱硫率达到95%以上,脱硝率达到86%左右,比欧版标准还要严格。”
依托国华电厂,派生出36个工业项目,总投资230多亿元,把电厂一期每年产生的60万吨粉煤灰、20万吨脱硫石膏全部消耗掉,形成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石膏—石膏板、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三条循环产业链。紧临电厂的宏韵建材有限公司,一年“吃”掉电厂6.3万吨粉煤灰,制成的新型墙材相当于节省了1亿块标砖。
宁海传统制造业较发达,形成了模具、文具、灯具、五金机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等六大特色行业,近年更加快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拓展数控机械、临港工业、新能源、新材料、医学保健、户外旅游用品等新六大潜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09年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05%,其中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6%以上。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持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6.5亿元,同比增长54.3%。
首创农业三级循环模式,现代高效农业已具雏形
果蔬园废弃的菜叶,成为养殖场的绿色饲料;畜禽的粪便和打碎的秸秆混合,制成绿色有机肥还田;动物的尿液通过集中发酵成沼气,免费供应给周边农户烧火做饭;沼液通过管道流进果蔬园肥田。这就是宁海县“立体循环”农业模式的现实图景。
在宁海县长街、力洋、胡陈3个镇乡之间,连片10万亩农田,如同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铺于天地山海之间。此乃宁海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宁海金龙浦合作社社长尤宏伟经营400亩果蔬基地,产出的“有机食品”价格比普通的水果高出两倍以上。金龙浦的有机水果,基于有机肥,来自于合作社1500米外的海联牧业——一家拥有1.5万头存栏猪的养猪场。把猪粪进行粗加工制成有机肥,再精细加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加入不同的配方制成配方肥。尿液通过一根管道进入金龙浦合作社里一个400立方米的贮存池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合作社食堂的燃料,沼液成了湿肥。
有机肥比化肥价格略高。为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政府出台补贴政策,350元/吨的精加工有机肥,县财政每吨补贴80元,1000元/吨的精加工配方肥,每吨补贴160元。
“像宁海这样以县域为范围的交叉式循环,目前在国内还少见。”浙江林学院单胜道教授说。建立企业内部、产业内部以及区域内部的三级循环体系,循环链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产业,这是宁海农业循环模式的突出特色。因此,它被专家誉为“全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目前,示范区内已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20个,土地亩均收入超过5000元,效益比传统作业方式高出几倍。
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5月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平调、“十里红妆”和戏剧“西湖遗梦”齐齐亮相上海世博会,向世人展现宁海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刚刚落幕的首届中华(许家山)石头古村文化节上,具有700多年历史的许家山村石屋建筑群落,引来50辆上海自驾游车队和30多家新闻媒体。石锅肉、石磨豆腐、百草鸡、筋番薯面……用石灶烹饪的农家十二碗,让游客们大开眼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5-24/7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