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安5月18日电(杜峻晓 王元辉 王能锋)旬阳县在建设陕西强县战略中,紧扣“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发展思路,“变废为宝”、“变失为得”循环利用水电资源,开发水电产业,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逐步形成了“以林涵水、以水建站、以站促产,以产哺农”的循环经济链。
该县境内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河流196条,水能蕴藏量80余万千瓦。汉江流经县境84公里,在旬阳3554平方公里上,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1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4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6条,是全省水能资源的富集区。该县规划境内1万千瓦以上的梯级电站有10座,加上小水电,可开发水能73.5万千瓦,总投资超过70亿元。
近年来,旬阳水电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陆续的上马、开工、竣工、发电,俨然一个水电产业建设的大工地。2003年,装机9000千瓦、西北最大民营、钟家坪水电站发电运营。2004年,坝河桂花电站开工建设。2005年12月,总投资27亿元、总装机27万千瓦的汉江蜀河电站开工。2006年,旬河大岭电站开工。2007年,总装机32万千瓦的汉江旬阳电站进点,2008年11月正式开工。2009年,汉江蜀河电站、旬河大岭电站实现首台机组发电。2010年,旬河口、草坪、季家坪、赵湾、沙沟口、仁河口等6个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均在全力推进。
生态与发展如何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旬阳用循环经济的思维模式开发水电产业,把环评、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关系民众切实利益的事项作为发展的前置条件。为尽量减轻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该县狠抓水保环保措施的落实,实施“以林涵水“策略,在机械开挖的边坡上、大型运输车辆通行的道路旁,及时栽植绿化带。如今,在旬阳的江河两岸随处可见人们忙碌植树的身影。截止目前,该县林木绿化率已达62.5%,汉江绿化工程完成造林10.8万亩,汉江沿岸从段家河到构元形成了近50公里的造林绿化带。
以保护生态为目的的绿化工程,带动了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该县在汉江沿线直观坡面建成了东头以油桐为主的、西头以狮头柑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区和百里绿色林带。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千亩桑园大村28个,千亩油桐大村22个,千亩狮头柑大村8个,核桃、板栗等干果为主的千亩大村16个。建设蚕桑基地10万亩,油桐基地40万亩,狮头柑基地3万亩,干果基地9.9万亩。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鱼与熊掌”实现了“兼得”。
水电建设成为了循环经济的龙头
旬阳把水电产业建设列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工程,以水电开发促项目、兴产业,实现率先突破发展。建筑、餐饮、劳务、旅游等各路大军在建设中蓬勃发展,水电建设成为了绿色循环产业的龙头。
将移民安置难题科学破解。该县把水库移民生活安置与生产安置统筹考量,在城镇或交通便利之地建起了一个个崭新的移民安置新居点,移民安置与城镇化、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实现了有机结合,有力推进了城镇化、产业规模化、资源集约化进程。水电建设也拓宽了劳务市场,当地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仅蜀河电站开工建设以来,每年吸纳当地农民工4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移民慎德全感慨地说:“修蜀河电站不仅让我从旧房搬进了新房,而且还能在电站打工挣到钱,这是我以前没想到的。”像老慎这样的移民户在蜀河电站施工区就业的就有80余人。
10万亩人工湖面带动绿色旅游产业发展。12个大中型水库将在县境内形成10万亩的水面,呈现出错落有致、水城相连、山水相间、田园秀丽的优美景观,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水上乐园。该县概算投资2.8亿元进行梯级水库旅游开发,以水上游乐、观光、度假为主体,配套建设集山水园林、田园牧歌、休闲度假的园林山庄。西康、襄渝铁路、十天、西康高速公路架通成渝、襄汉、西安游客的快速通道,将使观光游客流量稳定增长。
该县在已经实现首台机组发电的汉江蜀河水电站库区进行立体开发,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成农家乐汉水民俗文化园,发展民俗汉水文化、生态旅游;设置观光、渡假、休闲、避暑、娱乐、游赛、划船等项目;依托无污染的汉江水源,发展水产养殖;在库区周围千余亩农田种植各类经济树木和放养珍禽益鸟,发展特色经济。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3000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5-18/79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