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新政改革下中国茶业的困境与变迁


 

图为:优质茶叶(配图)

 

  新世纪开始,中国茶业一路高歌猛进、快速发展,有数据表明:中国茶业的复合增长率到达百分之二十。具体表现在中国茶园面积的年增幅都在一百万亩以上,产业总规模进入千亿时代,同时中国茶业消费节节攀升,饮茶之风日渐普及,年人均饮茶量进入千克时代。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茶业还只是规模型的增长方式,茶产业的运行方式仍然很原始和粗放,产业化水平和产业运行效率还很低下,茶叶的种植基本是传统农业方式,茶叶的加工与生产基本是传统手工方式,茶叶产品基本是农产品属性,茶叶的营销基本是夫妻贩卖方式,茶叶品饮基本是传统冲泡方式。过去五年,中国茶业虽然开始了企业化运营,茶叶产品也踏上了品牌化之路,但茶叶产品的品牌化程度和茶企业的现代化与商业化水平都处在很初级的阶段,尤其是中国茶业的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相对落后,无法参与现代商业竞争,难以对接处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都市生活。

  2012年12月4日,党中央发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由此拉开了中国政府“廉政、节俭”的新政风暴,2013年的“两会”之后,新政风暴走向深入。这场深得民心的新政风暴重创了以政府采购和消费为主要支撑的诸多行业,中国茶业未能幸免。在去年春节和全国新茶上市的季节,本该是茶叶销售旺季,尤其是高端礼品茶的黄金季节,但是,春节旺季不旺,新茶上市不畅。我们要特别关注中国茶农,他们处在茶产业的最上游,市场反应最慢,也毫无抗风险能力。

  新政风暴对中国茶业的影响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茶行业不仅感同身受,而且开始了深入思考。

  一、茶市场变向

  过去五年间,中国茶叶市场进入了一种非理性的状态,政府采购拉升起了高端礼品茶和天价礼品茶的畸形市场,形成了一股“虚伪”的饮茶之风,茶叶价格不断攀高,尤其是历史名优茶,更是不断诞生天价茶,一价更比一价高,新概念层出不穷,茶叶包装也是奢华至极,从包装材料及其制作工艺,到包装形式和包装方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消费者不买上千元的茶叶,你都不好意思走进茶叶店,消费者不喝上千元的茶叶,你都不好意思端茶杯。这种现象和风气已经引起了大众消费者的严重不满,甚至痛恨,行业从业者也是忧心忡忡。

  去冬今春的这场新政风暴给高价礼品茶来了个“紧急刹车”,我们不可低估新政风暴对中国茶叶市场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为政府采购不仅仅是高价礼品茶的主要拉动力,而且政府官员竞相“送高价茶、喝高价茶”的攀比之风引导出了一种“虚伪”的饮茶之风。古今中外,政府官员尤其是政府高官从来都扮演者“消费领袖”的角色。事实也表明,新政风暴已经重创了春节和春茶上市两个茶叶销售旺季,尤其是高价礼品茶的量价齐跌,价格跌幅超过三分之一,销量跌幅超过二分之一。

  与高价礼品茶“遇冷”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大众茶销售“量价齐升”。大众茶销量增长证明了国人饮茶之风的普及,更证明了大众饮茶市场不仅是现实存在的,而且空间无限。礼品茶价格的大幅下挫是市场需求被“紧急刹车”的必然结局,而大众茶价格上扬则是生产成本上升所驱动的现实结果。

  但是,我们要理性看待所谓的高价茶问题。中国的历史名优茶本身具有天然的“高价基因”,这些基因在于他们生长地域的独特性和有限性,从产品的产量角度来说,其实就是稀缺性要素。其次,中国历史名优茶制作工艺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历史传承性,这种工艺的历史文化性也是一种高价基因。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有了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的积累,少数消费者具备了消费高价茶的心理取向、精神取向、文化取向,尤其是具备了消费高价茶的经济能力。中国历史名优茶的生产性要素和消费性要素之间应该是一种理性对接,而过去的五年里,这种对接失去了理性、走向了疯狂。

  而对于大众茶,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消费者对生活品质与生活品位的要求与日俱增,但我们至少需要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生产品质更高的和更有保证的大众化茶叶产品,包括茶叶的饮用安全性;二是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提供更加亲民化的价格;三是变换营销方式,让大众茶走向大众市场;四是必须进行产品创新,解决大众消费者饮茶的便利性问题,在现代都市大众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解决茶叶饮用的便利性问题尤为重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回归 营销 积累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