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当中国菜遇上世界杯


当中国菜遇上世界杯

赵宇恒

  

  无论环境多艰苦,条件多苛刻,中国人似乎总能找到一块适合耕种的土地,找到方法让农作物生根发芽。中国农业科技之所以能在许多国家发挥作用,与中国农业这种在哪里都能落地生根的顽强韧性密不可分。当越来越多人开始对“中国菜”产生兴趣时,中国农业“走出去”的路子或许会越走越宽阔。

  眼下,2022卡塔尔世界杯赛事正在火热进行,从场馆、裁判、周边商品、赞助商到“最萌使者”大熊猫,本届世界杯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有细心的网友发现,除此之外,世界杯的餐桌上、草坪下,集装箱种菜、草坪灌溉等中国农业科技也在为世界杯助力。

  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年均降水量仅75.2毫米。由于缺少天然耕地,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灌溉问题十分棘手,当地绝大多数蔬菜水果长期依赖进口。此前,卡塔尔提出,力争到2023年将本国蔬菜自给率由2019年的30%左右提升到70%。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事实上,一些国家数十年前就开始尝试在卡塔尔种植绿叶蔬菜,均以失败告终。本次世界杯期间,有多家媒体报道,有两位中国小伙儿利用国内的智能LED植物工厂技术,在当地生产出生菜、羽衣甘蓝、白菜、菠菜等30多个优质蔬菜品种,原本至少需要5天才能吃上的青菜,如今只需要2小时就能从农场送上餐桌。

  中国农业科技能在世界杯上大放光彩并非偶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少有。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舌尖需求”,让大家不分时节、不论地域,都能吃上新鲜蔬菜,不仅需要畅通的跨地域流通渠道,也需要适合不同气候环境的种植技术。我们有类型足够丰富的农业技术储备,既有适用于旱地农业、热带农业的技术,也有适用于都市农业、阳台农业等不同场景的农业科技,一些节水灌溉技术更是在新疆、宁夏等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经过了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可以说,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既有稳固的技术基础,也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可供参考。

  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种地几乎成为了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印迹。悯农、重农、爱农、护农,是中华文明千百年来流传下的朴素情感与责任担当。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经验。无论环境多艰苦,条件多苛刻,中国人似乎总能找到一块适合耕种的土地,找到方法让农作物生根发芽。这不仅发生在房前屋后、阳台花盆、戈壁沙漠,甚至在4万米高空之外的中国空间站里,我们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实现了人类首次在太空收获稻种,让“在太空种地”不再只是美好的畅想。有网友戏言,中国人在哪都能种菜,这背后又何尝不是我们珍视土地、珍爱粮食、珍重农业的体现?

  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中国农业科技之所以能在许多国家发挥作用,与中国农业这种在哪里都能落地生根的顽强韧性密不可分。这一方面是指技术本身的本土化推广,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和领域采取相应的技术合作。以在卡塔尔种植蔬菜的两位年轻人为例,仅是一种蔬菜的种子筛选,团队就试验了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45种种子,最终筛选出一种更适合当地气候的种子。另一方面,也是指中国一代又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吃得了苦、扎得下根。卡塔尔的夏天气温可以高达50℃、湿度能达到90%,这种“桑拿房”一样的环境异常艰苦,让不少人想要退却。事实上,一些国家拥有很强的农业科技实力,却缺少能吃苦耐劳、沉得下去的一线工作者,反而不如中国技术落地效果更好。

  有趣的是,这些可爱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世界杯上也不忘为中国农产品“代言”。据报道,来自四川的科技工作者除了忙着在卡塔尔种菜,还趁着世界杯的热度,为国内偏远地区的土特产进行免费宣传“带货”,进行义务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美味。当越来越多人开始对“中国菜”产生兴趣时,中国农业“走出去”的路子或许会越走越宽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种子 气候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