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又联合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下发关于推进核心烟区保护的实施意见。同时,保山、昭通、曲靖、红河、楚雄、丽江、大理等烟区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和稳定核心烟区的指导意见等相关制度文件。
同时,通过加强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的合作,探索构建烟粮协同发展新模式,实现粮食安全有保障、农民收入有增长、核心烟区更稳定。
每至盛夏、深秋,行走在云岭乡村,一派风吹烟叶的好风光。在迷人的、丰收的景色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效益。
截至今年,云南共建设59个烟区产业综合体,在轮作烟田、育苗大棚、烤房利用上,已经形成“云香软米”、烟后豆类、云耳、玫珑蜜瓜等“烟叶+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2021年25个烟区产业综合体为例,全年一二三产业实现总产值8.17亿元。
机械化、智能化,让种烤更轻松
跳出一二三产业来看,驱动农民增收致富更强劲的动能还源于基础设施的变化。
云南坚持新理念、新思路,坚持构建高效产业发展模式,全力聚焦亩产增收和品质提升两个关键点,特别是在农机研发上,突破了烟叶移栽、打顶、采收关键环节,形成“耕种管采烤收”全程作业机械化闭环,最终来实现“高效作业、轻松种烟”。
这些年,种烟不再是件苦差事,反而成了广大农民的“蜜罐子”。
烟田里,起垄机、打塘机、采收一体机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替代了人工作业。烟田外,烟农通过手机APP实时与烟技员沟通交流,通过“云滴农机”“空中滇农”等小程序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北斗”系统实时记录大型机械作业轨迹,为烟区规划等提供依据……
这不是关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构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昭通市永善县莲峰镇米田村烟农邓兴涛2021年引进了智能操控无人耕地机,并将传统的轮式更换为履带式,使其更加适宜山地耕作,大大提升了耕地效率。邓兴涛说:“这台小机器,在山坡上如履平地。”
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烟农马顺荣说起自家的自走式覆膜机、微耕机,满怀欣喜,“起垄、打塘、理墒、移栽、施肥、喷药,覆膜……咱这农业机器人啥都能干,种烟越来越轻松了。”
多年前,种烟是体力活,全家老小齐上阵,才能把烟种好。如今一场烟田里的农机化“革命”彻底改变了一切。
与这场“革命”同步,数字化、智能化烟叶生产的进程也在悄然加速。
电饭煲”式烘烤、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网上合同签订、“云滴农机”订单式服务……从文山州砚山县、曲靖市马龙区、楚雄州牟定县作为国家级农机农艺融合试点县最早受益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已贯穿到云南烟叶生产的全过程。
从“耕、种、管、烤、收”等环节,到整合科研、企业、市场等资源,云南省局(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应用技术手段,把信息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一部手机种好烟”智慧平台应运而生。
在昆明市石林县,当地烟草部门依托“一部手机种好烟”的数字化建设体系,积极推广“香叶智农”和烟叶生产动态管理平台在全县范围内的广泛运用,让“数据跑路”代替“烟农跑腿”。
提到今年的烤烟种植合同网签,西街口镇烟农昂秀英赞不绝口:“往年签烤烟合同,我们要跑到烟站或者村委会那边,今年不管人在哪里,打开手机小程序,按步骤点一点就可以签合同。”
小程序解决大问题,小手机成为新农具,在这一“小”一“大”之间,正是云南省局(公司)对生产技术进步、农机服务提升的不断追求,也是他们与时俱进坚持科技创新、打造智慧烟草的真实写照。
在曲靖市马龙区鸡头村街道,50座可移动智慧电能烤房初步实现了电饭煲式烘烤,还有270座烤房通过智能控制器实现工艺智能匹配和远程烘烤,区域内2900座烤房进行物联网预警改造,实现烤房“座座互联”,烘烤温湿度远程监测以及预警。
同时,现代化的智能分级设备可以对每一片烟叶进行定级、装框,电脑系统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模型,按照不同等级、不同重量,计算出应该支付给烟农的费用。
负责50座智慧烤房烘烤和管理工作的马龙区鸡头村烟农王正明说:“这两年下来,智慧烘烤和智能收购的推行给烟农带来的变化最大,实惠也最多,不仅烘烤出来的烟叶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大大节省了烟农的时间,减工就是降本。”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21/33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