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给村民带来什么?


江苏乡村公共空间治理——

给村民带来什么?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宇恒 吕珂昕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社区最近出了件“怪事”:有些村民从大院子搬进了小院子,非但没有怨言,还成日喜滋滋的。入住新居刚半年的唐献稿就是其中一员:“虽然房子比之前小了点,但现在环境好了,就像住在公园里一样,心情能不好吗?”

  唐圩社区环境的改善,得益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开展。从前挤占集体用地建起的大屋大院还给村集体,村集体资产资源和乡村公共空间被个人侵占挤占、公共利益受损等现象也因此得到有效遏制。

  公共空间,全民共有,理应公众共享。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为载体,维护公共利益和村民合法权益,化解村民矛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在江苏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经历了怎样的探索与发展?近日,记者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被挤压的乡村公共空间如何还之于众?

  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包括农村沿路空间、沿河空间、村庄内外空间在内的乡村公共空间是重要的集体资产资源。然而,在不少地方,乡村公共空间却一度被挤压和忽视,底数不清、低效利用、随意侵占等问题曾普遍存在。

  “这片地大概有240亩,都是废弃鱼塘和闲置土地。之前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这些乡村公共空间被少部分人侵占,群众反映强烈。”在宿城区蔡集镇张油坊村的黄河故道南侧,村委会主任张士猛指着河道边生机勃勃的农田向记者讲述。

  “这片地之前是康堡社区的便民疏导点,是社区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规划设计起点低、硬件设施不到位,基础设施老旧破损、商户占道经营、车辆随意停放等问题逐渐显现,便民点几乎成了‘扰民’点。”宿城区支口街道康堡社区相关负责人在现在已经焕然一新的康堡菜场告诉记者。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如何回应群众关心,还公共空间于公众,盘活用好这些“沉寂”的集体资源?今年1月,宿城区作为江苏第四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启了对“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这一课题的探索。

  “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治理回收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宿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庆松介绍,这项工作在现实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为此,宿城区探索推行了“4333”工作机制,即坚持农区、镇区、社区、园区“四区”联动,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统筹,法治、自治、德治“三治”并举,基层党组织牵头、村组干部领头、广大党员带头“三头”共进,全域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

  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全面排查清理,宿城区得以摸清家底,彻底整治非法占用、非法交易行为,累计收回土地4.19万亩,收回资产19.6万平方米,收回鱼塘汪塘599个。张油坊村黄河故道清出的淤泥填入了一旁的废弃鱼塘,废地变为良田,土地流转费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1.6万元的可观收入;回收利用、整合管理,升级改造后的康堡社区便民疏导点“活”了起来,摇身变为集餐饮、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便民特色生活空间,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120万元。

  

  被忽视的乡村公共空间怎样靠“颜值”刷出存在感?

  还之于众后,乡村公共空间能给村民带来些什么?江苏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一直没有停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过去村里没有什么公共空间的概念,村民都想着怎么把自家院子盖得再大点,一处宅基地能占一亩多,侵占了公共空间也没人在意,邻里之间也闹过不少矛盾。”唐圩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先兵站在社区“街心花园”的百年老槐树旁说,“说是公共空间治理,我们其实也没有搞什么大拆大建。像这片小花园,原本是村民自己圈起来的院子,只是两三户人家各让了一步,把公共空间留了出来,自家小菜园、停车位有了,村民也有了歇脚聊天的小广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试验区 土地 清理 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