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场乡村白事的变革


  纵观全国,以村规民约来破除旧俗的做法各地皆有实践,可见通过村规民约对红白事进行约束,是遏制大操大办的有效途径。

  高其才表示,农村红白事的仪式和规矩寄托了晚辈对死者的悼念及追思之情。大多数村民顺应大操大办的传统规范,受困于社会风气带来的压力,不一定心甘情愿。改变这些传统仪规只靠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有了村规民约,那些碍于情面的村民就有了挡箭牌。移风易俗工作要注意两点,首先要符合村民自治的法定程序;其次措施要合乎民意,避免‘一刀切’,更不能违法行政。

  

  入棺下葬已千年

  新规矩能否撼动旧习俗?

  棺材支出是百姓办白事的第二大项。巨野县虽推行火葬多年,但因群众有“二次装棺”的风俗,即用棺材装骨灰盒下葬,耕地里大坟头的情况依然存在。前冯桥村是较早提出取消棺材的村庄之一。

  “我们村960人,人均耕地1亩。用棺材下葬,每个坟头占地十几平方米,少说也得二厘地。2015年,我们全村有二三百个坟头,所有地块都有坟头存在。”姚元臣介绍,一副好棺材至少两三千元,贵的上万元,还极易形成攀比之风,“好几千元买来棺材埋到地下,老百姓心里清楚这是浪费,但没人敢带头废除几千年来形成的习俗。”姚元臣说。

  2014年8月,前冯桥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去世,成殓后,红白理事会组织青壮年抬棺送往墓地。姚元臣听到群众议论,“这么好的棺材里就放个盒,有啥用啊!”这时和亡者住在同一条街的徐培知老人喊住他说:“我给红白理事会提个建议,以后别用棺材,老人活着的时候晚辈伺候挺好就圆满了,少了这道麻烦,给后人省钱、省地。”事隔多年,姚元臣回忆起这段话依然很感慨。

  2015年初,前冯桥村为讨论取消“二次装棺”事项多次召开会议,经充分讨论形成《前冯桥村取消“二次装棺”意见(征求稿)》。村干部将意见打印成纸质版,挨家挨户发给全村所有农户,让各户在15天之内反馈不同意见或建议。“经过征集意见,全村只有一户表示反对。我们上门询问得知,这户老人因动脉堵塞坏死截肢造成感染已卧床一个多月。其子女实际上赞成取消棺材,但怕赶上头一家成全村焦点。另外他们也顾虑改革‘雷声大雨点小’,万一坚持不下来,他家便成为笑柄。”姚元臣介绍。

  村干部向该户村民解释,只要全体村民表决同意,形成村规民约,保证不会半途而废。还说,老人在世时晚辈已尽孝,全村有目共睹,就是出殡没有棺材也不丢人。做通这一户工作后,经过全村农户表决、签字,取消“二次装棺”正式写入村规民约。

  在新规执行中又有村民提出,吊唁时面对个盒子,“太寒心了”。为了让葬礼更有仪式感,前冯桥村经讨论决定由村集体出资制作“公共棺材”。亡者的骨灰盒放入该祭具供亲属吊唁,仅骨灰盒下葬。

  前冯桥村村委会主任姚辉领回忆,棺材匠人听说为了取消“二次装棺”要制作祭具,认为这是断财路,都很抵触,“我们一说明来意,就被人家轰出棺材铺,连水都不给喝。”姚辉领苦笑着说。后来一位棺材匠人终于同意承揽“公共棺材”制作,但要求为其保密。从2015年6月起,前冯桥村开始使用“公共棺材”,这之后,前冯桥村新起坟地占地皆不超1平方米。

  2016年以后,前冯桥村附近的麒麟镇温庄村、闫庙村、后冯桥村、夏官屯村等也纷纷来借用“公共棺材”进行殡葬仪式。

  2016年4月,巨野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县民政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解决“二次装棺”难题大讨论的通知》,要求各村(居)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取消“二次装棺”的方式进行讨论,形成解决方案。通知强调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搞一刀切,讨论完全交由村民自主安排”。该县同时将前冯桥村等5个村的典型做法下发给各村作为参考。

  一时间,各村都开展了相关讨论活动,各自形成颇具特色的取消装棺方式。比如,郭坊村彻底取消抬棺,由晚辈抱着骨灰盒送葬;王桥新村一开始抬椅子送葬,将骨灰盒放在椅子上,后来群众感觉不够庄重,村委会制作了轿子用作祭具,将骨灰盒放在轿内送葬;麒麟镇姚楼村制作小水泥棺用于送葬,每个不超200元……在记者走访时,各村干部纷纷反馈,取消棺材符合群众需求,难点都在第一家,只要这一家工作做通,之后便没人质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农民群众 休闲 鸡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