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在荆楚田野上书写担当


在荆楚田野上书写担当

——华中农业大学科技服务湖北乡村振兴行动扫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

  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农科教紧密结合行动,两年时间里,600余位教授、数千名在校大学生,主动对接湖北省17个市州,县域全覆盖开展科技助农。

  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产学研有效对接活动,师生们坚持勤读力耕,把课堂设在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围绕湖北农业产业链,答好乡村振兴新考卷。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殷切嘱托,2020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针对性地集中组织、引导师生到湖北乡村一线去解决实际问题。

  两年来,师生们纷纷发挥科教优势,在荆楚大地持续开展科技服务、人才培训、理论宣讲、主题调研等多项工作,全力助推湖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做好涉农高校服务三农工作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如何让更多高校师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增强在希望的田野上干事创业的能力?

  绿水青山间,民盟湖北省委、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在咸宁市崇阳县开展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农业大学因农而生、强农而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是农业大学的‘初心’和‘本分’。”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看来,华中农大坚守三农底色、聚焦优势特色,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调动全校资源启动“乡村振兴荆楚行”,对于持续助力湖北农业强省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两年来,华中农大通过“一位学校领导带领一个学院、一个业务部门和一个民主党派,组建一个工作专班,联系服务一个地市”的组织方式,逐渐形成“领导牵头、部门协调、学院对接、教师参与、学生响应”的科技服务地方三农工作新模式。“荆楚行”服务行动全域覆盖湖北省17个市州109个涉农县市区,校属单位、学科、专业、教师和党员干部全员参与。

  作为我国农业领域的高水平学府,华中农大集聚了一批院士领衔的科学家团队,多年来以实施“围绕一个领军人物,培育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带动一个富民产业”为特色。也正是因为华中农大长期立足湖北,每一个学科、专业都有领军人才和团队,才有能力开展这样全覆盖的“荆楚行”活动。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李顺清表示,“荆楚行”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与湖北省启动实施的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相得益彰。

  “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广大师生活跃在荆楚大地,‘荆楚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华中农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表示,农村是新时代的新天地,“荆楚行”是一个长期过程,重点在“融、为、实、新”上下功夫,树立新理念、采取新举措,努力开创“荆楚行”工作新局面。

  

  塑造知农爱农情怀,探索校地联动强农兴农机制

  2020年“荆楚行”活动就聚焦湖北疫后重振、灾后重建两大任务。两年来,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改变了不少师生的校园教学及毕业方式。不变的是,学校始终如一引导师生传承“一手拿书本,一手拿锄头”等耕读精神,塑造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担当。

  “荆楚行”开展以来,校地之间建立起了常态化的沟通联系,地方需求与学校科技服务对接越来越频繁,校地合作越来越紧密,校企合作更加活跃。院士、专家经常“组团”下乡,围绕湖北十大产业链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联动,精准献策。

  在湖北荆门市、咸宁市、仙桃市、恩施建始县等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带领团队推进当地高油酸油菜全产业链建设、推广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和轻简化栽培技术、开发高效种植与利用饲料油菜等多功能利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科技服务 油菜 香菇 饲料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