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当涉农谣言遇上“克星”


  “我好像没受太大影响。”李文娟哈哈笑了。细究起来,一方面,源于李文娟的个性里本就有“侠女之刚”。“小时候,别人家都是兄弟姊妹成群,我家只有我一个独生女,我自己必须强大起来,才能对抗欺负我的孩子。我是1963年生人,已经活了半个多世纪了,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在岁月的磨砺中,李文娟练就了一颗强大的心脏,突然成了“网红”,也能淡然处之。

  另一方面,李文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她所在的课题组,有两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尤飞研究员和周振亚副研究员,跟她一起在做农业科普。一个人做过的课题有几十个,三个人加起来就有上百个了,而每一则一两分钟短视频的背后,都有几位农业科研工作者扎实详尽的调查研究做基础。

  “白羽肉鸡的引进让我国从只有半只鸡的年人均消费量,增长到11.5只。”这个数据就来源于周振亚做过的一个畜牧业区域布局研究课题。“每一期的内容,我们三个都会讨论,如果涉及到三个人都没做过的课题,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农业科研工作者,他们都是我们科普知识的来源。”

  尽管如此,三位研究员还是默契地形成了分工,李文娟主负责话题播报,不再关注评论,周振亚和尤飞负责提供思路和内容,尤飞还负责看评论,对正面负面评论都做出理性判断和回应。

  时间长了,尤飞慢慢总结出来,如果评论区出现一哄而上、群起攻之的现象,可能是视频里讲的内容明显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这些人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比如,李老师驳斥“有机农产品不是不用化肥农药”的说法,就触动了那些卖有机农产品的商家利益,因为不用化肥农药正是他们最大的卖点。甚至有人还辗转找到李文娟的联系方式,毫不客气地发来信息“请你闭嘴”。

  这些都没有吓倒李文娟,他们“三剑客”坐在一起聊一聊,压力就稀释化解了。“越是有阻力,越要往前冲。”他们又做了一期视频,专门讲国家标准里对有机种植、有机畜禽养殖和有机农产品加工销售的规定。视频里,李文娟拿着“国标”规定,把有机种植和养殖的允许用药规定一条条念出来,并逐一解释。这下,那些反对的人再也无话可说。

  “任何生命体都不可能不生病,就像人生病需要吃药、补充营养,动植物也是一样,有机种植农作物也不例外。”李文娟说。

  

  科研和科普完全是两回事

  视频中的李文娟化一点淡妆,身着颜色朴素的职业装,讲起科普知识来像邻家大姐唠家常一样,把难懂的科学道理,用浅白的语言讲清楚,让人听了频频点头。

  记者见到李文娟时,她穿着一身舒服的麻布衣服,头发略显随意地扎在后头,瘦削的体格更显得精干。“我平时就是这样子,出镜录视频才会多少打扮一下。”

  做农业科研工作,要么是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搞调查,要么在实验室、办公室里做分析,“出镜还是有些不自在”。所以,一开始录视频用了问答的形式,镜头前边有人提问,李文娟对着镜头回答,后期播放时再把提问剪掉,这样能讲得自然一些,减少些紧张。现在李文娟对着镜头习惯多了,可以做到不受干扰地侃侃而谈。

  “国家是鼓励科研人员做科普的。”周振亚说,“我们身边很多科研工作者也开通了各种新媒体农业科普号,但往往涨粉很慢,影响力不大,真正能做到李文娟这种影响力的,屈指可数。”

  周振亚分析,农业科研工作者往往专攻一个领域,比如研究番茄的,番茄就能够讲得很透彻,其他蔬菜水果或牲畜家禽的问题,即便有所涉猎,但未必讲得明白。农业科普需要“杂家”,食品、农产品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能讲清楚。“我们三个的专业是地理学、经济学、农学和工商管理学,干的工作是农业生产布局与区域发展规划。这个研究方向的特点就是涉及领域多、知识杂,是一个交叉学科,外行称我们为‘万金油’。可如果不是‘万金油’,也干不好我们这个工作。”

  而且,会做科研也不一定能做好科普。“在方法论上,完全是两回事。”李文娟说,科普一定是以科研为基础的,才能确保内容的准确可靠。科普做得好,也会反过来推动科研工作。科普一方面让我们更加了解老百姓的需求,让我们的研究更接地气。另一方面,也是播撒科学的种子,让孩子们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长大做科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草莓 韭菜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