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循生态之道 得鱼水共欢


  科学地确定放流鱼种品种与数量比例,能够使水体各类营养物质得到合理利用,提高非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转化速率,建立水体生态系统良性动态平衡,避免富营养化。滤藻鱼类通过下行效应,控制水华蓝藻的密度,平衡碳、氮、磷含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认为,水生生物有一种碳汇作用,水生生物包括鱼类、贝类和藻类,可以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可以分解到水里面去,可以间接起到减排的作用,这是水生生物非常独特的作用。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考察,了解“以水养鱼、以鱼活水”的成功做法,亲临热火朝天的撒网捕鱼现场,强调“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嘱托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守住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

  21世纪以来,查干湖渔场大力发展“鲢鳙养水”的生态渔业,坚持增殖放流,科学投放鱼苗;坚持人放天养,不搞围湖养殖;坚持有序捕捞,做到收放自如。每年春季投苗时按照“一草带三鲢”比例,放流量达1000万尾。近年来每年渔获量已达6000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渔业加快转型升级、走高质量绿色发展路子,大水面渔业通过以鱼控水、以鱼控藻,恰恰是“生物防控”、优化水域环境的科学举措,已成为国内外大湖治理的普遍做法。

  浙江千岛湖水域,从2000年起逐年加大渔业资源放流力度,共投放各类鱼苗超过7亿尾,形成了以鲢、鳙、花鱼骨、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等洁水品种为主,光唇鱼等土著鱼类为辅的放流模式,大湖水质常年保持着国家一类水质的标准。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大水面生态渔业领导小组”在浙江德清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千岛湖的“大头鱼保水、小头鱼治水”的生态渔业模式。

  2021年11月22日,“千岛湖迎亚运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淳安县金山鱼湾举行,2万尾鲢鱼、2万尾三角鲂和1万只中华鳖,顺着放生槽,欢快游入碧湖。此次增殖放流以“迎亚运”之名,别具新意。到今年9月份杭州亚运会开幕的时候,投下去的幼鱼长成后,可能会端上亚运餐桌;而在它们的生长期,不自觉中发挥净化水质的功效,代表着鱼类为亚运水上项目做贡献。

  

  通过增殖放流补充鱼类种苗,恢复渔业资源,促进濒危珍稀物种与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现实所迫也是科学之举

  2021年1月1日,对于长江流域世代捕鱼为生的渔民而言,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从这天起,他们正式告别渔船,洗脚上岸,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长江十年禁捕正式启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新时代的长江故事,正在翻开崭新篇章。

  共抓长江大保护,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渔业捕捞等生产活动从长江中退出,为长江鱼类提供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机会。与此同时,划定鱼类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繁育与增殖放流等一系列举措,建管并重,才能切实维护和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

  从2017年起,农业农村部部署启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与环境专项调查,力图摸清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家底”。专项调查首席科学家、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说,这次科考历时3年,得出的数据让人震惊,历史上长江水系共分布有鱼类435种,但调查仅采集到鱼类318种;长江中“四大家鱼”的鱼苗出生量锐减90%以上。“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认为,渔业资源的衰退,是整个长江生态环境退化的晴雨表。假如鱼类资源的低端塌陷、底座不稳的时候,整个生物链条可能断裂,整个生态系统面临危机。

  在长江流域170多种特有鱼类中,Ⅰ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占我国淡水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2/3,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高达92种。通过增殖放流补充长江鱼类种苗、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总量,是科学决断也是现实所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部联合沿江11个省(区、市)政府,在干支流、通江湖泊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活动,累计放流鱼苗400亿尾。农业农村部牵头实施《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以自然种群重建为核心,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及原种保存等行动方案,努力重建和恢复长江鲟野生种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橄榄 长江鲟 大黄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