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循生态之道 得鱼水共欢


循生态之道 得鱼水共欢

——我国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综述
刘立明 罗刚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余向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在新时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必须要正确处理好鱼水关系,加快恢复江河湖海的鱼类资源。

  文明源于江河,水运连着国运。千百年来,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鱼水共欢、人水和谐,构筑起一幅幅人类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画面。

  2021年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21年长江水生生物科学增殖放流活动,在芜湖市江段,放流中华鲟、胭脂鱼等珍贵濒危鱼类和青鱼、长吻鮠等长江重要鱼类10万余尾。主办方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要利用好长江十年禁渔重要窗口期,以恢复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多措并举强化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

  增殖放流,是采用人工方式,通过放流、底播、移植等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进入21世纪以来,江河湖海鱼类资源衰退的形势日趋严峻,渔业科学家建议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以恢复和补充水生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进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2006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将增殖放流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并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十几年来,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深入开展,放流规模和社会参与度持续扩大。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投入资金50余亿元,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900多亿单位,各地共举办各类增殖放流活动万余次,广大渔民群众、在校学生、热心市民、宗教人士等社会各界积极加入。放流水域遍及我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每年的6月6日“放鱼日”已然约定俗成,增殖放流已成为群众性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目标指向“科学规范,提质增效”,围绕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引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以水养鱼,以鱼养水,才能构筑鱼水共欢的生态系统,进而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世纪之交,云南昆明的滇池,曾遭遇严重水体污染,当地百姓称“池水可以直接用来为房屋墙体刷漆”。著名风景区大煞风景,“滇池治污”牵动了当地政府与社会各界。

  渔业科技人员提出对策:向水体投放一定量草鱼、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抑制水葫芦、水草的快速繁衍,堵住湖体自身污染源,辅之以面源污染治理。经过多年实践后,治理效果明显,形成一套天然水体污染解决方案。此后十余年,滇池清水再次倒映出西山美景,红嘴鸥又在池边翩翩起舞。

  水能养鱼,鱼也能养水。向天然水域、大水体人工投放鱼苗,以净化水质,渐渐成为共识。鱼水共生、鱼水共欢,历来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生态统一体。

  2021年11月18日,在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增殖放流活动将150万尾优质鱼苗放归库中,水库鱼类家族再添新生力量。按照计划,2021年度共放流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中华倒刺鲃、鳊鱼等13种鱼种325万尾。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等主办方介绍,此举将进一步改善库区水生态环境,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从2003年开始,在南水北调的终端蓄水地——北京密云水库,作为首都最大的饮用水源供应地,政府每年都会拨款购买鲢鱼、鳙鱼、鲂鱼等鱼苗,由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向密云水库投放,用以消减密云水库水体的营养负荷,保护“生命之水”。库区水质一直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橄榄 长江鲟 大黄鱼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标题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